1. 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中國電子報:七大熱點電子信息技術發展分析

      更新時間: 2008-02-22 09:09:5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34

        (一)集成電路

        世界集成電路市場近年來保持穩步增長,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數據,2007年市場銷售值為2194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4.7%,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一位數的增長態勢。集成電路市場具有明顯的區域性,亞太地區尤其是日本一直是市場增長的重點區域,目前占世界整體市場份額的部分,但其增長速度已經趨緩;歐洲保持穩步增長;美國市場疲軟,呈現下降的態勢。從企業角度上看,世界主要市場被業內巨頭所瓜分,60%以上的市場份額來自于20強企業,其中世界集成電路兩大巨頭英特爾與三星所占據的市場份額高達20%。

      2005-2009年世界集成電路銷售統計預測  (百萬美元,%)


      注:2007~2009年為預測值,括號內數字為對上年增長率。 數據來源:WSTS,2007年11月

       

        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向亞洲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的轉移已經持續了數年,其中中國大陸是投資轉移的重點之一。2007年,英特爾公司在中國大連25億美元的投資項目,更把這一投資轉移趨勢推向了高潮。在產業模式上,新興的無芯片工廠(Fabless)與芯片代工廠(Foundry)模式已大獲成功。近期,一些大型IDM廠商開始與Foundry加強合作,將自己的部分產品委托給后者加工生產,這種被稱為輕晶圓廠(fab-lite)的全新產業模式正在悄然出現。


        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主線一直體現在設計線寬的不斷縮小上。2005年,90nm設計線寬的集成電路產品開始上市,基于90nm/12英寸的生產線正式開始進入量產階段,集成電路技術的總體水平自此跨入了全新的納米時代。2006年,在90nm產品逐漸增多的同時,基于65nm技術的集成電路產品相繼出現。2007年,各類60nm~65nm水平的DRAM、FLASH、ASIC、FPGA等電路產品已經大批量生產,45nm工藝技術的成熟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多類產品開發成功,商品化產品開始進入市場。作為45nm之后的32nm技術,近期也取得了進展。集成電路專用設備是實現產品制造的必要保障,其中代表性的光刻設備,近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總之,當前集成電路總體技術水平表現為:65nm技術已成熟,45nm技術基本完備,32nm技術繼續前行。


        在納米級集成電路加工技術的支撐下,集成電路產品正從特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集成度107~109)階段向極大規模集成電路(GLSI,集成度109以上)階段邁進。CPU作為有代表性的集成電路產品目前已經進入了多核時代;FLASH是半導體存儲器中發展快的一個品種,主流產品為8Gb~16Gb,研發水平達到64Gb;DRAM主流產品為1Gb,研發水平達到4Gb;ASIC產品發展速度趨于平緩;可編程器件正在興起;SoC產品發展迅速。


        集成電路在進入納米時代后,總的發展特點是穩步前進。雖然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技術發展步伐不會停止,并向著集成電路的物理極限前進。


        從集成電路產業鏈角度來看,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業和封裝測試業發展態勢良好。在芯片制造領域,全球12英寸生產線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球12英寸生產線約30條,其中我國臺灣共10條,美國約7條,韓國3條,新加坡、日本和歐洲等共計約10條。目前,我國大陸已投產的12英寸生產線共3條(包括2007年12月新投產的中芯國際上海生產線),另有2條正在建設中。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經過近幾年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了設計、芯片制造和封裝測試三業并舉、較為協調的發展格局,設計業和芯片制造業在產業中的比重顯著提高,2006年三業產值所占比例為18.5%∶32.2%∶49.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集成電路缺乏核心技術,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還有很大的差距,產業形態以代工為主,缺乏自主品牌,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滯后于市場需求,集成電路專用設備及材料自給率低,集成電路產業鏈尚未形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鏈各環節協調發展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方向。


        (二)軟件


        2001年以來,世界軟件產業的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呈現平穩發展態勢。據EITO統計,2006年,世界軟件產業規模達7486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6.6%。估計2007年全球軟件產業規模達7946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6.1%。其中,美國、歐洲、日本的軟件產業規模分別為3301億美元、2831億美元、936億美元,占全球軟件產業規模的41.5%、35.6%和11.8%。

      2007年全球軟件產業區域結構情況

       數據來源:EITO

        軟件從單一產品競爭轉向平臺競爭,各類軟件平臺成為競爭的焦點。為順應網絡發展趨勢,軟件廠商不斷豐富軟件網絡化功能,更多網絡化軟件不斷被推出。通過網絡獲取服務改變著信息技術應用趨勢,更多軟件以服務的方式向用戶提供。


        軟件平臺將把用戶所需的功能模塊整合在一起,具有獨立性、開放性、標準化、集成性、可擴展性等特點,可以降低軟件開發難度,提高軟件開發效率,提升用戶的應用水平。微軟、IBM、SAP等大型軟件公司不斷完善其平臺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微軟從桌面開始構建Windows平臺,正在逐步跨越服務器、嵌入式領域,并以其桌面環境為基礎,吸引眾多的獨立軟件開發商、開發人員、硬件供應商、系統集成商開發Windows平臺上的應用軟件,來滿足社會各領域、各層次的用戶需求。Windows平臺已發展成成功的軟件平臺之一。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促使軟件的研究、開發、應用發生深刻的變化。軟件正從產品轉變成服務,軟件產業正在變成服務業。軟件服務化對軟件產業產生兩方面的重大影響:一方面,軟件的服務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將基于互聯網向人們提供軟件升級、應用等服務,近幾年流行的軟件即服務(SaaS)便是軟件服務化的生動體現;另一方面,軟件的商業模式會因此而發生重大變化,目前軟件產品銷售的方式將逐漸被軟件服務方式所取代。未來,軟件服務將逐步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


        以Linux為代表的開源軟件發展極為迅速,技術不斷成熟,市場逐步擴大。開源軟件產品已涉及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以及各類應用軟件等諸領域,在應用中與各類商業軟件融合。開源軟件應用也正從網絡邊緣應用向核心商用邁進,充分顯示開源軟件正在逐步成熟,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軟件產業的競爭與融合不斷加強,軟件產業全球性分工的格局日漸明晰,逐步形成以下幾種產業發展模式: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的技術與服務領導型、以日本為代表的嵌入式軟件增值型、以印度為代表的外包加工型和以愛爾蘭為代表的軟件本地化開發型。


        軟件外包是軟件產業發展快的領域之一。外包業務從客戶服務中心、數據處理、遠程技術維護等企業非核心業務逐漸向高端的業務流程外包(BPO)、商業系統咨詢、結構設計及商務運營等領域拓展,外包服務模式也向在岸開發、離岸開發模式和在岸、離岸結合等多樣化發展。據預測,到2010年,軟件外包總值將達到8000億美元~10000億美元。

        (三)新型平板顯示


        新型平板顯示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年增長速度保持20%以上,據市場調研公司DisplaySreach預測,到2007年底全球平板顯示產值將突破1000億美元。薄膜式液晶顯示(TFT-LCD)和等離子顯示已成為目前平板顯示主流產品,2006年TFT-LCD約占平板顯示75%的市場份額,等離子顯示約占20%,預計今后幾年兩者仍將占據平板顯示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縱觀世界平板顯示產業格局,TFT-LCD產業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我國的臺灣地區,等離子顯示屏的生產線主要集中于日本和韓國。日本是早從事TFT-LCD和等離子顯示研發生產的國家,其企業在平板顯示技術、專利、標準等領域都處于地位。韓國政府采取大力支持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戰略,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采用集中優勢資源,重點突破大屏幕技術和產業發展瓶頸。目前,韓國企業已經擁有了自主發展的核心技術,國內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我國臺灣地區根據自身情況,全力發展TFT-LCD產業,在稅收、水電、科技園土地等方面給予了有力的支持,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臺灣已經成為世界上液晶面板產能的地區。


        2006年8月,世界上條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在日本建成,為夏普公司擁有,該生產線生產的面板尺寸達 2160mm×2400mm,可用于切割45英寸與52英寸液晶顯示面板。在2007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上夏普公司展示了全球的108英寸液晶電視,其顯示面板正是采用了夏普第8代生產線的產品。此外,截至2006年底,全球還擁有16條第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6條第6代生產線、5條第7代生產線。


        在我國,市場對平板顯示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統計,2007年前3季度,已經實現平板電視銷售542萬臺(其中液晶電視492萬臺,等離子電視50萬臺),全年消費需求有望接近800萬臺。到2007年底,中國城市居民家庭平板電視保有量有望達到1500萬臺,從而實現10%的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率,中國平板電視將步入普及消費階段。

       
        面對世界平板顯示迅速發展的浪潮,我國平板顯示產業面臨著嚴峻形勢。我國平板顯示企業主要有京東方、上廣電、江蘇龍騰以及在2007年4月28日開始動工興建等離子屏生產線的四川長虹。這些企業面對韓國三星、LG、日本夏普、松下等公司,在企業規模、融資渠道、研發能力等方面都處于劣勢,面臨巨大壓力。我國在平板顯示產業鏈方面也不完整,面板材料、零部件和專用設備國產化程度較低甚至缺乏。


        (四)太陽能光伏


        光伏發電是利用太陽能級半導體電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陽光輻射能,并使之轉變成電能的直接發電方式,是當今主流的太陽能發電方式。盡管近年來遇到了多晶硅原材料短缺等問題,但近10年太陽能光伏產業仍保持了25%~40%的高速年均增長率。2005年以前,世界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德國(占歐盟總量八成)和美國3個經濟強國,約占世界光伏發電市場的80%。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光伏發電市場迅速增長,2006年光伏電池產能達到1200MW,產量達450MW,比2005年增長280%;光伏組件產量達到800MW,產能則達到2000MW。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日本和德國的第三大光伏電池生產國。2006年,世界太陽能電池產量為1818MW,而排名前10位的廠商產量為1667MW。前10大廠商除一家英國廠商外,全部是日、德、中三國廠商,其中日本夏普2006年光伏電池產量達434MW,已經連續7年位居第1位。我國的尚德電力已從2005年的第6躍居到第4位,預計到2007年將上升到第2位,尚德電力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光伏品牌。

      1997-2005年世界各國光伏發電產量

       數據來源:EPIA-P.Maycock

        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取得的巨大進步是與各種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的。幾十年來圍繞降低成本的各種研究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具體表現為:


        電池效率不斷提高。目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效率已經提高至24.7%,多晶硅電池的實驗室效率也達到了20.3%,非晶硅薄膜電池實驗室效率達到了13%。其他新型電池,如多晶硅薄膜電池、染料敏化電池、有機電池等不斷取得進展。先進技術不斷向產業注入,使商業化電池技術不斷得到提升。目前市場上商業化電池份額為晶體硅電池占90%以上,非晶硅電池占9%,其他類型電池占1%。商業化晶體硅電池的效率達到14%~20%(其中單晶硅電池為16%~20%,多晶硅電池為14%~16%)。


        硅片厚度持續降低。30多年來,太陽能電池硅片厚度從20世紀70年代的450μm~500μm降低到目前的180μm~240μm。硅片厚度降低減少了硅材料消耗,是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的重要方面。

      不同年代太陽電池硅片厚度


          數據來源:無線電技術2007年,411期   

        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太陽能電池單廠生產規模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的5MWp~30MWp/年增長到現在的50MWp~500MWp/年。生產工藝不斷簡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出現了多家年產量超過100MW的大型企業。


        光伏組件成本大幅度降低。近10年來,世界晶體硅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降低了32%以上,達到3美元/W左右。雖然自2004年以后因材料緊缺生產成本有所回升,但這種趨勢仍在繼續發展。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通過一系列的科技攻關和產業發展計劃安排支持了一批提高現有裝備生產能力的項目,大幅度提高了光伏發電技術和產業的水平,尤其是在產業鏈的后段如電池封裝、系統集成、并網發電技術等方面與國外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目前我國商業化的光伏組件效率達14%~15%,一般商業化電池效率達10%~13%;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成本已大幅下降,從2000年的40元/W,降到現在27元/W。


        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材料制造(將硅料通過提純和精煉加工成晶體硅)和硅片制造(將晶體硅熔鑄錠再切成片)、電池制造(硅片通過半導體加工工藝變成電池)、組件制造(將電池連接并封裝形成組件)四大部分,呈明顯的金字塔結構。在整個產業鏈中,晶體硅生產是整個產業鏈的瓶頸,關鍵技術基本被日、美、德的7家企業所控制。


        我國在產業鏈的前端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差距較大,晶體硅的生產僅處于百噸級水平,離小經濟規模——— 千噸級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國內生產線工藝設備落后,物料和電力消耗過大,與國際水平相比,能耗高出一倍以上,缺乏競爭力;硅片制造所需的加工設備也主要依賴進口。這導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是典型的兩頭在外的產業,即技術和原材料、銷售和市場在國外,加工制造在國內。要實現我國光伏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必須加強產業鏈前端部分,突破材料制造和加工設備這兩大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

        (五)音視頻


        音視頻領域是信息產業為活躍的領域之一,目前,產業穩步發展,技術與產品不斷創新,向數字化、高清化和融合化發展,并且標準與專利競爭非常激烈。


        音視頻產品是消費電子產品的主力軍,據《世界電子數據年鑒2007》數據顯示,預計2007年消費電子產品年銷售額為1488億美元,同比增長3.1%,美國、日本和中國是世界前三大電子消費品市場。從產業發展整體情況來看,平板電視、便攜式播放器和DVD播放器等產品仍是音視頻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其增長速度高于其他門類。從產業競爭格局來看,日本保持著音視頻產業的地位;美國在新型數字音視頻產品領域的地位強勁;中國依然是世界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國,對產業格局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音視頻技術與產品呈現出數字化、高清化和融合化的發展態勢。世界部分國家已經停播模擬電視,數字電視時代開始全面到來。芬蘭全國、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等都停播了模擬電視節目。高清化是音視頻領域不斷追求的目標,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已經開展了高清廣播,高清電視機、高清DVD等終端產品發展非常迅速。例如,2007年液晶、等離子、OLED等全高清(1920×1080逐行掃描)電視紛紛亮相,平板電視的清晰度等性能指標不斷提高。我國電視廠商也順應全高清的發展趨勢,紛紛推出全高清的液晶和等離子電視,且性價比具有一定優勢。在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3C融合已經成為音視頻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移動電視作為3C融合的重要應用,其發展潛力巨大。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都積極發展移動電視,如美國加快移動電視標準化進程,2007年宣布開發新的移動電視標準ATSC-M/H技術規格。


        目前,全球音視頻領域的標準與專利競爭愈演愈烈,藍光DVD、數字電視等領域知識產權問題顯得尤為突出。2007年,LG電子在美國起訴TCL-湯姆遜電子及其控股母公司TCL多媒體侵犯其專利,TCL成為卷入數字電視專利糾紛的中國大陸企業。2007年,我國整個電視機行業都面臨專利費用的困擾,按照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要求,我國彩電制造商必須向其專利技術擁有者交納20美元~30美元/臺的專利費。我國機頂盒企業也面臨類似危機。在這一形勢下,我國音視頻領域內的相關企業積極應對,例如合資組建了國內彩電行業專利公司——— 深圳中彩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組建成立數字電視產業聯盟。


        (六)移動電話


        隨著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移動電話已發展成為一個年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重點電子產品。市場調研機構IDC的調查顯示,2007年,全球移動電話銷售11億部,比2006年的10.19億部增長7.95%。預計2007~2010年,年均增長速度為6.25%,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將是主要增長區域,智能移動電話將是市場競爭的焦點,移動互聯網將成為重要應用,移動電話正逐步從一個簡單的語音通信工具,變成一種普及的移動信息收集和處理平臺。


      2001-2007年全球移動電話銷售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IDC,2007



        如同PC中的處理器(CPU)和操作系統(OS)一樣,移動電話中的芯片(數字基帶芯片、模擬基帶芯片、應用處理器、射頻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和軟件(系統控制軟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是其核心價值所在。


        2G移動電話芯片技術趨于成熟,市場上有多種成熟的系統方案可供選擇。以芯片為基礎的系統方案供應商目前不斷提高芯片集成度,在不大幅提高成本的情況下,豐富產品功能,同時向用戶提供從芯片到系統軟件平臺,甚至第三方應用軟件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以降低市場進入門檻,提高系統方案的市場競爭力。3G技術不斷演進,網絡有待完善,移動電話芯片結構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部分芯片廠商如高通、德州儀器暫時保持優勢,其他廠商試圖通過更高集成度芯片產品和完善的軟件方案來打破目前的市場格局。


        系統級芯片(System-on-a-chip,SoC)具有集成度高、系統性能優異、價格低及功耗小等優點,已成為芯片的重要趨勢。目前部分廠商已經能把數字基帶、模擬、多媒體應用硬件加速器(音/視頻的錄/播)和高性能應用處理器設計成一個SoC。使用SoC芯片,制造一部移動電話所需的元器件從原來的150到200個左右減少到50個左右。價格便宜、外形尺寸小的單芯片移動電話已經上市。


        普通移動電話沒有操作系統,通過系統控制軟件來完成各種功能,軟件多由芯片供應商提供,軟件之間差異大、信息交換存在一定障礙。智能移動電話一般具有獨立操作系統,能夠安裝第三方應用軟件,完成個人信息管理、文檔處理、多媒體應用、網絡瀏覽、電子郵件收發等功能,智能移動電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智能移動電話的銷售占整個移動電話市場的10%以上,每年銷售上億部,3G移動電話比例更高,隨著3G的普及,智能移動電話將逐漸成為主流。


        目前,智能移動電話操作系統競爭非常激烈,已初步形成Symbian、WindowsMobile、Linux“三足鼎立”的局面。未來智能移動電話操作系統將如今天的Windows在PC中的地位一樣重要。智能移動電話操作系統與開發、管理工具及各種應用軟件等形成平臺。平臺廠商將采取開放的策略,降低授權費用,甚至開源來吸引軟硬件廠商加入。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移動電話產業垂直分工不斷細化,形成專業設計、制造的移動電話設計商(DesignHouse)、原始設計制造商(ODM)、電子制造服務商(EMS)。目前國外移動電話廠商多采用自主設計生產與外包設計生產相結合的方式,尤其是低端移動電話外包的趨勢更為明顯,為移動電話設計廠商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已形成一批專業移動電話設計商。


        我國自主GSM/GPRS、TD-SCDMA/GSM多模芯片已批量下線,部分產品已上市。我國已開發出幾款智能移動電話操作系統,部分廠商與國內芯片廠商已組成聯盟共同推進產業化,部分芯片廠商已開始提供從芯片到軟件的移動電話平臺解決方案。


        我國移動電話市場迅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國內移動電話產量達4.8億部,同比增長58.2%。整體來看,國內移動電話市場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市場的集中度在進一步提高,國內移動電話廠商的整體競爭優勢依然不強,市場排名前幾名基本是國外廠商。


        目前移動電話的應用重心仍然在語音通信,盡管可以使用互聯網,但費用高昂。隨著3G進程加快、更低成本無線寬帶接入的成熟,移動電話即將成為移動應用平臺,有望成為與PC、互聯網同等效應的里程碑式應用。

        (七)計算機


        近年來,世界計算機產業進入平穩增長期,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市場逐漸成熟。據IDC統計,2006年世界主要計算機產品(包括臺式機、筆記本、X86服務器)的銷量為2.354億臺(同比增長10.1%),預計2007年為2.698億臺(同比增長14.6%)。世界計算機產業在未來5年中將延續平穩增長的態勢,年復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0%左右。


      主要計算機產品銷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IDC

        在產品結構方面:在整機產品中,筆記本市場規模擴大的速度要遠遠高于其他主要的計算機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零部件的降價,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移動平臺技術對筆記本的性能、重量、外觀的改善,使得全球筆記本銷量在過去的5年內保持了30%以上的高復合增長率。在外設產品中,PC類產品和DVR、STB等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增長對硬盤產品產生了強勁需求。據iSuppli預測,2007年各種類型硬盤總銷量預計達5.1億臺,同比增長18%。


        在區域結構方面,美國、西歐、日本以及中國在市場規模上仍處于主導地位,其中美國和日本占據世界市場的32%。但在增長速度方面,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東歐和中東地區在2007年維持高速增長,其中亞太地區前三個季度增長率都在20%左右。日本計算機市場繼2006年的負增長之后,2007年繼續呈現衰退態勢。美國計算機市場發展相對成熟,在過去的兩年內已經經歷了大規模的更新換代,2007年趨于平緩。


        在產業競爭方面,產業重組加速,形成寡頭壟斷的競爭態勢。2007年,惠普、戴爾、聯想、宏ず投芝5個廠商占據了主要計算機產品市場規模的55.5%。競爭的激烈也加劇了計算機企業轉型的步伐:IBM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完成了從硬件制造商向信息技術服務公司的轉型;惠普正逐漸將研發投資和收購并購活動,從傳統的硬件領域轉移到軟件和服務領域;PC的同質化、低利潤促使蘋果向消費類電子領域轉型,聯想也將消費類電子產品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計算機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重心從“高性能”進階到“高效能”,從“以性能為導向”過渡到“以應用為導向”。


        處理器技術的研發重點從過去注重主頻的提高轉向注重效能的多核并行計算模式,移動端、桌面端和服務器端處理器已經全面進入雙核時代,四核處理器主要應用于高端。刀片服務器的快速發展是服務器產品追求更高效能的集中體現,相對于初一味追求高計算密度,目前的刀片服務器更加強調整體綜合性能。刀片服務器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期,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高性能計算機在追求更高并行計算能力的同時,也更加注重低功耗技術的發展。在2007年11月公布的TOP500中,IBM的藍色基因/L的計算性能在此前的6個月中迅速提高了70%,達到487.2萬億次浮點運算/秒。臺式機和筆記本已經不再單純追求性能上的升級換代,以應用為導向的低價計算機產品初露端倪。近年來涌現的低價筆記本產品包括由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微軟、AMD等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 亚洲图色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婷婷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