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國內金切機床產量估計可達到56萬臺,其中數控機床產量達到85,000臺,同比分別增長24.2%和42.5%,產量數控化率為15.2%,較上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
06年我國金加機床將進口7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出口11.1億美元,同比增長35.2%。進出口逆差為60億美元,占到機床消費額的50%,較05年下降了2.2個百分點。
進口機床平均單價達到6.8萬美元,較05年水平提高了1.2萬美元,進口機床單價不斷上升的現象既說明了國產機床在中檔市場競爭力的增強,逐漸替代進口;也反映了國內機械加工日益精密化的趨勢,用戶對中機床的需求居高不下。
基于以下理由,我們預計宏觀調控下機床行業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將持續較快增長。預計07年金切機床銷量增速為10%,數控機床銷量增速為25%。
我國已進入重工業化階段,投資作為經濟增長引掣的作用在較長時間內不會弱化,國金宏觀研究員預測07年城鎮工業投資增速為28%,依然保持較高水平。
根據正在制定的“十一五”中國汽車零部件專項發展規劃,汽車零部件產值將從2005年的3,838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3萬億元,由此可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空間之大,為滿足需求,汽車零部件企業必然需要購置大量機床。
政府對機床工業的有力扶持,將促進機床用戶企業對國產機床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有助于增強了國產機床企業的信心,加快替代進口的步伐。
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估計,06年行業的收入同比增長約20%,達到1,456億元,高于年初預計的15%增長率,整個行業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的經濟運行態勢。
產量數控化率穩步提高
06年1-10月全國共生產金切機床46萬臺,同比增長23.7%,其中數控機床為68,354臺,同比增長40.1%,增幅高出上年同期24個百分點;估計06年國內金切機床產量可達到56萬臺,其中數控機床產量達到85,000臺,同比分別增長24.2%和42.5%,產量數控化率為15.2%,較上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
市場容量保持世界,外貿逆差增幅趨緩
06年我國的機床消費額估計約120億美元,同比增長10.3%,約占世界機床消費額的22.5%,超過排名第2位的美國60億美元以上,充分反映了我國作為世界制造工廠的地位。
據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06年1-8月我國進口金屬加工機床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0.1%;出口7.2億美元,同比增長48.1%。估計06年我國金加機床將進口71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出口11.1億美元,同比增長35.2%。
06年進出口逆差為60億美元,較上年增加3億美元,外貿逆差繼續擴大,但增幅正在趨緩;逆差占到機床消費額的50%,較05年下降了2.2個百分點。
進口機床單價不斷上升顯示國內需求升級趨勢..據中經數據,06年1-10月我國進口金加機床88,933臺,進口額為60億美元,平均每臺進口機床單價為6.8萬美元,較05年水平提高了1.2萬美元。進口機床中80%以上是數控機床,其平均單價水平達到國內數控機床的3倍。
我們認為進口機床單價不斷上升的現象既說明了國產機床在中檔市場競爭力的增強,能夠替代進口;也反映了國內機械加工日益精密化的趨勢,用戶對中機床的需求居高不下。
07年發展趨勢不改
工業投資仍將快速增長
機床作為通用設備,需求受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工業投資影響較大。由于我國已進入重工業化階段,投資作為經濟增長引掣的作用在較長時間內不會弱化,所以工業投資增速雖然受調控影響將有所下降,但不會像93-99年那樣嚴重下滑,國金宏觀研究員預測07年城鎮工業投資增速為28%,依然保持較高水平。
汽車零部件市場成長空間大
汽車制造是機床的應用領域(約占機床使用量的40%),其中絕大多數機床用于零部件加工。雖然國內汽車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窘境,但零部件業卻在加速發展。因為汽車的生產方式已由過去的批量生產轉向個性化生產,單一品種的生產規模在逐漸縮小,國外汽車制造商面臨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使得汽車零部件的生產也向我國轉移,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的制造中心和采購中心。
2005年,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為3,838億元,而正在制定的“十一五”中國汽車零部件專項發展規劃中,汽車零部件產值目標是到2010年總產值達1.3萬億元,其中OEM產值7,300億元,出口爭取達到400億美元。由此可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空間之大,為滿足需求,汽車零部件企業必然要購置大量機床。
政府將對機床工業尤其是數控機床的支持提升到戰略高度..《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專項制定了針對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和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的發展措施,此后調整了機床進口優惠政策,其中整機進口不再獲得“兩免”,機床零部件進口關稅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
數控機床項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家將投巨資給與支持,并正在就業內關注的首臺首套擬定鼓勵舉措,考慮實際情況入選技術進步示范工程,給與優先安排。
正在制定的數控機床專項規劃中可能將明確提出機床工業的發展目標,并將給予數控機床企業財政和稅收上的進一步支持措施:
2010年,國產數控機床占國內市場需求的50%以上;功能部件配套齊全,自給率達60%;有自主版權的數控系統占數控機床總產量的75%。
在國內數控機床總產量中,經濟型數控機床約占50%,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普及型數控機床約占45%,取得國內市場競爭優勢;型數控機床約占5%,品種大大增加。
增加數控機床出口,改善出口產品結構,普及型數控機床逐步擴大出口,型數控機床出口取得突破。數控機床出口占總銷售額的10%左右。
我們認為,政府對機床工業的有力扶持,將促進機床用戶企業對國產機床的認識和接受,有助于增強了國產機床企業的信心,加快替代進口的步伐。
綜合考慮宏觀調控影響和上述因素,我們預計07年金切機床銷量增速為10%,數控機床銷量增速為25%,產量數控化率達到17.3%,行業整體仍然保持較快增長。
未來展望:替代進口和海外出口皆有潛力
進口替代:我國進口機床中,按產品結構和檔次分,主要從德國、意大利進口和大(重)型機床;從瑞士進口中小型精密機床;從日本和美國進口中檔偏上機床;從中國臺灣省和韓國進口中、低檔機床。其中從臺灣和韓國進口的機床占到進口額的28%,約20億美元。06年國產機床主機收入約為500億元,則進口臺灣、韓國機床產品金額占到國內機床企業總收入的30%。目前國內主要機床企業產品與臺灣、韓國產品技術性能已接近,因此國產機床進口替代的當前目標就是臺灣和韓國產品,我們認為龍頭企業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較大。
出口海外:與世界其它主要機床消費地區相比,中國的“機床出口與機床生產之比”明顯偏低。06年中國的這一指標為17.9%,世界前十大機床消費地區中除了巴西低于中國外,其余地區指標至少都在40%以上。這雖然反映了目前中國機床國際競爭力不強的事實,但與臺灣的78.3%和韓國的44.5%相比,說明了中國的機床工業在進口替代取得成效后,海外市場的發展潛力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