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預計在2006年中國IT市場規模將達到350.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13.7%;電信服務市場在2006年也將繼續穩步增長,市場規模達到719.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9.5%。
IDC大中華區總裁謝世和認為,我國政府在06年將加大對國內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軟件等核心產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他預測,政府還將鼓勵數字化音視頻、高性能計算機及網絡設備、新一代移動通信(3G)的發展。另外,可能還將進一步推進電信業和IT產業、廣電產業的融合以及移動和固定網絡的融合。
IDC的預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3G牌照發放;2. 3C融合將取得實質性突破;3. 國有企業的整合與重組構成行業雙刃劍;4. 進軍中小企業市場的戰略明確化;5. IT安全——又一劑IT市場的興奮針;6. 渠道架構呈現黃金分割比例;7. 硬件廠商的“資產重組”與軟件廠商的“功能性重組”如火如荼;8. 網絡環境逐步成熟,將改變IT軟件、服務的商業流通環境;9. 外包業務——中國市場的新機會;10. 開源廠商和IT巨頭聯手打造開源軟件生態系統初見成效;
以下是IDC對2006年中國IT及電信市場十大發展方向的預測。
1. 3G牌照發放
隨著移動數據業務的持續增長,TD-SCDMA系統相對成熟,以及為配合2008奧運會對高速移動網絡的需求,我們相信3G牌照必將在2006年發放,從而引發整個電信市場投資的大幅增長。3G終端設備廠商、IT廠商都將從中受益。
1)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主流手機廠商小規模的銷售WCDMA手機。伴隨著2006年3G牌照的發放,網絡的建設,3G手機的出貨量也將迅速增加。IDC預計2006年3G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50萬部。
2) 支持3G的手機將會帶給一些在其他領域實力雄厚,而剛剛或準備進入手機領域的廠商一次洗牌的機會。同時,Qwerty鍵盤的手機可能會成為更多商業人士的選擇。
3) 數據業務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基于個人娛樂的音樂,游戲和視頻的應用開始走向普及。在火車,地鐵,公交汽車上,越來越多的人將得以沉浸在手機應用服務所營造的娛樂世界之中。
4) 部分運營商由于同時運維固定和移動兩張網絡,因此將固網和移動的數據進行交換成為和單一運營商競爭的優勢之一。
5) 3G牌照發放將引發新一輪電信投資熱潮,帶動對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各類應用軟件的大量需求。
2. 3C融合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中國政府公布的十一五(2006-2010)規劃中,將“三網融合”這一重大技術動向寫入其中,政策壁壘的堅冰開始融化。以此為契機,基于寬帶的3C融合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將成為整個信息產業2006年發展的主旋律之一。
在2006年,通訊網、數字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的初步實施將極大帶動相關終端設備市場和應用服務市場的快速增長。一方面,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將在技術開發、內容服務、產品設計中加大投入和推廣力度;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娛樂電腦、平板電視等終端產品的的需求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以2006年為開端,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類電子產品走向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并將不可逆轉地成為未來五年IT產業、家電產業的主流發展方向。
以數字電視、寬帶電視應用為標志的數字家庭產業將在國內多個城市進一步擴大試運營范圍,數字家庭產業將正式步入啟動期。DLNA、IGRS、e家佳等標準的商用化將提速,預計在2006年,制造商將推出更多符合上述標準的新產品參與競爭,而對數字家庭標準主導地位的爭奪也將成為2006年的特點之一。
手機電視、VOIP等新興業務將成為2006年新的投資熱點。
3. 國有企業的整合與重組構成行業雙刃劍
為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政府在2006年會持續加大國有企業重組的力度,這種重組將會給IT系統的升級及ERM市場帶來較大的商業機會。
1) 物流整合元年。2006年將成為中國物流業全面開放的年。阻礙外資整合中國物流資源的政策壁壘將不復存在,中國物流企業將面臨空前嚴峻的生死抉擇。過去割裂在道路運輸、水運、空運、鐵路運輸業內的大小公司,將被的多式聯運企業整合在一起,以集裝箱為媒介,有機結合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組成國際間連貫的“門到門”運輸。對IT廠商而言,這一機遇是空前的,同時也會成為市場抉擇的利刃。市場會看到一批具有國際化企業管理制度和先進技術的“明日之星”型IT企業的誕生,被無情淘汰的企業悲劇也將頻繁上演。
2) 農村信用社——改革明星。四大國有銀行重組改革接近尾聲之際,銀行業改革的另一個重點——農信社改革試點卻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已經啟動了綜合業務系統以及數據大集中項目的省份對中間業務類以及管理類解決方案的需求將在2006年釋放,而其他試點省也必將在2006年啟動數據的省級集中與信息系統的重建和整合。據IDC 預測,2006年,由農信社改革帶動的IT投入將突破40億元人民幣。
3) 醫院集團化。政府主導下或者自發的醫院集團化現象在2006年將會愈加明顯。現階段醫院集團化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如何實現管理上的融合,與此相關的信息化問題也隨之提上日程。如何實現集團內部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如何進行集團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將是醫療解決方案市場面對的主要問題,自然也將成為IT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攻堅戰場。
4. 進軍中小企業市場的戰略明確化
自國家經貿委下發《關于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都相繼推動了一系列旨在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措施,各大國際和國內的IT廠商也為中小企業市場陸續建立了相應的戰略、組織、產品線和配套服務體系。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中小企業已經對IT價值有了普遍認知和理解,孕育了多年的市場將會在2006年得到快速增長。
集中在制造和服務行業的中小企業市場,驅動力來自低成本且有效的IT營銷手段的魅力。2006年市場將會更加務實地關注IT廠商如何為他們提供一個具有實際價值的支撐平臺,以實現企業與市場之間的信息和交易的鏈接,以及維護整個銷售運作的可控化和持續化。IT廠商的傳統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和IT價值體系將不再受寵,繼而將被以市場需求為驅動的IT方案所取代。
IT的成本投入和投資回報問題將依然是抑止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中小企業設計多樣的服務方式和財務支持將為IT廠商在2006年贏得市場推波助瀾。ASP(應用服務提供商)和軟件租賃將可望成為軟件廠商打開中小企業市場的捷徑。IT廠商的財務支持也能夠很大程度上幫助其在這個市場上搶占先機。為具有潛力的客戶提供與產品配套的資金輔助支持服務可以使得中小企業的決策層在IT建設上堅定信心,是IT廠商占領和擴大市場份額的一把利器。
“營銷為王,服務為先”將是2006年IT廠商進軍中小企業市場的一面大旗。
5. IT安全——又一劑IT市場的興奮針
2006年中國IT安全市場年增長率將達到32.3%,遠高于整體IT市場13.7%的增長率。在越來越多的資源向主流IT安全廠商集中的同時,外國資本也同樣在尋求投資中國IT安全市場的機會。
中國IT安全市場的格局將更趨于清晰。雖然各個廠商在市場份額的分配上還有變數,但是主流的網絡安全廠商已經逐漸控制了網絡安全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同時,在網絡安全市場中各種相對有利的資源,包括人力、資金、銷售體系、新興產品線等,都開始向主流的網絡安全廠商集中。
UTM(統一威脅管理)、終端安全管理和信息過濾子市場將得到更多安全廠商的關注。特別是UTM領域,通過技術合作,已經有諸多傳統的IT安全廠商推出成型的產品并投放市場,目前UTM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市場。而信息過濾子市場,在政府、教育、大型企業、電信行業已經有了明確需求。終端安全管理將在政府、教育等行業形成另一個重要的子市場。
6. 渠道架構呈現黃金分割比例
硬件產品的渠道架構將日趨成熟,進而帶動其它產品供應商加速改進其各自的渠道架構。
IDC認為直銷與渠道銷售的比例應引入黃金分割點的概念,即直銷大約占銷售量的三成強,渠道占六成多。各硬件廠商由于受到來自利潤下降、終用戶需求滯后的威脅,不斷摸著石頭過河,在低端硬件產品的銷售價值鏈中表現尤為明顯。有些廠商在不斷的探索中逼近了直銷與渠道銷售之間的組合點:利用直銷及時充分地獲取終用戶的反饋信息,為企業作出正確市場決策提供依據;通過渠道銷售補充廠商單兵作戰,覆蓋區域狹窄的缺點,并減少渠道過分扁平化帶來的成本激增的困擾。
7. 硬件廠商的“資產重組”與軟件廠商的“功能性重組”如火如荼
由于硬件產品同質化趨勢日益嚴重,加之中國各地區的不平衡發展,硬件產品在短時期內的需求仍會以發達區域市場為核心。而這些市場由于需求趨于飽和,價格戰連年不斷, 利潤連年下滑, 加之來自國外廠商的激烈競爭,國內硬件廠商將被迫走上并購之路,以期通過“資產”的重組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
與此同時, 軟件廠商也將出現并購風潮,擴充產品線,以期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充分挖掘現有客戶的價值。
8. 網絡環境逐步成熟,將改變IT軟件、服務的商業流通環境(銷售方式,產品形式)
2006年,中國互聯網用戶將超過1.2億。不論是公司、組織機構還是個人,通過網絡進行電子貨物傳遞、商業服務和信息傳遞,互聯網將更為實用。
在整體的商業流通環境中,物流和資金流兩個重要環節在網絡和國家政策的保證與支持下,將在2006年取得更多實質性的進展。IDC相信通過網絡進行的IT軟件及服務的銷售和商業行為,在商業流通領域中所占比例會快速提升,并逐漸成為消費類產品的一種主要商業模式。
9. 外包業務——中國市場的新機會
外包,這種在歐美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的業務模式,正在中國悄然興起。傳統的桌面外包與托管模式將依然是2006年IT外包市場的主旋律。與發達地區的市場相比,中國中小企業的IT外包市場將呈現更猛烈的發展態勢。
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業務流程外包(BPO),作為一個信息產業的重點正被列入“十一五”的發展規劃,部分省、地區也將其作為當地信息產業的發展重點。與印度相比,中國的BPO市場在政策、人才、經驗、管理模式等方面仍處于劣勢,中國的BPO市場因而始終被看作是沉睡的巨龍,大部分企業尚處于觀望階段。但2006年,這條巨龍有望成為全球業務流程外包市場的新亮點。未來,中國的BPO市場將打破以大連為中心,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為主要聚集地的地域格局。廠商布局將向中西部地區延伸。
在人才方面,相比印度正在面臨的人才危機,在中國,每年有100萬IT人才流入市場,其英語的普及度也將越來越高,這一逐步形成的人才優勢也是印度幾大服務外包廠商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將不再只是世界“制造中心”,而有望成為全球IT人才的集散地之一。
10. 開源廠商和IT巨頭聯手打造開源軟件生態系統初見成效
隨著國際開源世界以及中國Linux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開源產品將進入中國市場開展商業運作。從操作系統到數據庫、中間件,甚至企業應用軟件,都會有相關的產品,用戶將會面對端到端的開源產品解決方案。
Linux作為開源軟件世界的領軍角色,與各應用軟件廠商之間先天的鴻溝正在被彌合,整個生態系統正在形成之中。IBM、Intel這些IT巨頭對Linux應用的支持,中國政府在資金、市場上對Linux的扶植,都對Linux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這些又與Linux自身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