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機床工具業不管在產值還是在規模上均排在了世界前列,可以說是機床大國。但從技術層面還是從質量可靠性等層面看,我國的機床工具與國外先進的機床工具相比,還差很大一個層次,有人說差10年,也有人說差20年,我們還不能說是機床強國,如何使我國從機床大國走向機床強國?自主創新是重要的途徑,以此為主題的由中國機床總公司主辦的“2007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市場形勢和對策研討會”2006年12月9日在順德召開,會議由中國機床總公司郝明副總裁主持。
國家發改委工業司裝備處處長程竹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學桐、中國機床總公司總裁邢敏、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鄭國偉,以及眾多國內機床行業的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佛山、順德本地有關領導出席了本屆年會。
中國機床總公司總裁邢敏在研討會上致辭時介紹,今年以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繼續呈現出“高開高走”的良好態勢,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截止到今年9月,全行業已完成工業總產值1567億元,實現銷售產值1505億元,同比增長30.9%。作為主要機床產品,數控機床1~9月累計已完成59764臺,同比增長27.56%,高于全部金切機床12.91%的增長速度,今年數控機床產量肯定將超過7萬臺,再邁上一個新臺階。1~9月我國金切機床的產量已達41萬臺,其中有30多萬臺仍是普通金切機床,今年全部金切機床產量將突破50萬臺。機床工具行業的工業增加值低于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在結構調整方面我們的步伐有待加快,自主創新的能力還很低。
國家發改委工業司裝備處處長程竹生在會上指出,國內機床工具行業發展形勢良好,規模比以前增加好幾倍,企業的研發能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大有提高。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國產機床工具業的發展,如“首臺首套”政策、關稅政策、外資并購企業政策等等一系列政策,為企業的自主創新搭建良好的平臺,他勉勵大家:搞好技術進步、謙虛做人、加強國際市場的開拓。
從國內機床工具業需求特性看市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學桐針對中國目前的機床工具行業的市場和發展態勢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就機床工具行業的形勢和特點、市場的初步分析和預測、機床工具產品市場需求的特點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并給行業發展提出了建議,對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剖。他介紹:
1、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形勢和特點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正經歷歷史以來發展的時期,今年,我國生產數控機床將達到10多臺,比2000年的14000臺增長723.1%,高精度機床和大型機床也分別增長了192%和147.18%,而1992年數控機床只有4200多臺。10多年間,我國數控機床增長了20倍,在數控機床的品種看,普及型數控機床所占比例從1992年的10%增長到2006年的38.2%。這個結構的變化說明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所有制方面看,國有和集體企業占整個行業的25%,其他為民營、合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甚至外商獨資企業,從所有制的多樣性中可看出,當前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形勢好轉是有保障條件的,包括國有企業內部的改革引起的體制、機制的變化,是這一條件主要因素。
市場需求呈現出一些特點:以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為代表的機電、裝備工業對機床工業提出了高質量、大范圍和不斷更新的要求;國防工業的需求逐步擴大和提高,國防工業包括航空、航天、兵器等提出的需求占據了相當的比例;民營企業的需求增幅較大,層次和結構差別較明顯。
2、機床工具市場的初步分析和預測
世界經濟形勢將有所好轉,對全球總的設備生產和需求將有所增加。據美國、日本和歐盟三大主要經濟體的近期經濟報告分析,美國的經濟回升從2006年將轉為高速增長的態勢,增長達到3-5%,日本也度過了疲軟區,進入恢復期,多年來不斷呈現正增長,為2-3%,歐盟也將有3%左右的增長。
國內需求將不會減弱。在各個主要市場看,轎車、重型汽車等重要車型的銷售量從東向西逐步擴展,轎車個人購買已成為主流。這些行業的發展將帶動機床工具的需求。其次是軍工等需求也不會減緩,在航空、兵器等領域,2007年的改造將繼續增加,設備需求將進一步深化和擴大。民營企業將進一步滲透到制造業和輕工業,其技術水平和加工能力的提高依賴于裝備的改善。
新的市場亮點將不斷出現。今年將進入“十一五”執行期的高峰,國家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任務將全面鋪開,市場需求將呈現出較高的增長,將進一步拉動企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近年啟動和續建的重大工程有:三峽右岸的發電機組的制造,西氣東輸中段的全面開工及沿線各省、市的引進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北京、上海、武漢、天津、重慶、長沙等大、中城市的地鐵、輕軌工程、大化肥、大空分、西電東送等工程都會對相關產業帶來市場的需求,而這些產業直接或間接都會使機床工具行業的市場增加份額和力度。
3、機床工具產品市場需求的特點和重點
以轎車為代表需求特點。首先是由數控機床組成的柔性生產線及成套設備將成為重點之一。這些生產線的特點:一是高速,主軸轉速一般為8000-12000r/min,進給速度高,一般為60-80m/min,換刀快,一般為1-2秒;二是可靠性高,MTBF一般為800-900小時;三是成套性好,這些柔性線不但要求配備好的夾具、刀具,還要配備好的工藝軟件和控制軟件;四是要求精度高,產品加工的一致性好。2007年對進入汽車等領域的機床產品要體現柔性加工,以保證汽車產品的多樣化;工藝成套,以保證汽車產品的規模化。
以重大裝備為代表的需求特性。以航空、航天、發電、船舶、冶金、重型機器為代表的高精尖、大型專用設備成為第二方面需求的特點,這些設備往往單價較高,要求特殊,難度較大。但從全國需求總量來看,具有很大的優勢,占機床市場的1/3以上,特別是在數控龍門銑、數控落地鏜、大型五面體加工設備需求量較大,而我國的生產能力又不能適應這一突然增長的需求。
以模具兵器等產品加工為代表的需求特性。以模具兵器等產品加工為代表的多坐標、高精度、復雜形面的加工設備是第三個需求重點。這些設備主要是四坐標聯動以上的加工中心、車削中心、仿形銑、成型磨等,這些設備的特點是軟件功能特殊,配套技術復雜,往往影響整機的水平。另外為提高各種模具為母體的沖壓件的質量和規模效益,各種數控壓力機比去年略有增長。
以民營企業群為代表的需求特性。以江浙、廣東一帶興起的民營企業群為代表的大量購買簡易數控機床成為第四個需求的熱點。據統計,2007年上述地區的民營企業和家庭組合式工藝成套企業大約需要簡易數控機床和其他數控設備大于3.6萬臺,這些設備的特點是低價位,功能要求專用,易操作,但這些企業設備更新速度較快,是一個持續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
楊學桐在對機床工具行業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一是不要盲目增加生產能力;二是要非常重視質量和服務;三是要繼續開拓新的服務領域和擴大出口。對主機發展快,配套、功能部件發展慢的現狀要引起重視,努力使其均衡發展。
從機床工具行業的進出口看市場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鄭國偉根據多年的研究對2007年機床工具行業進出口狀況進行了分析,從這些特點中我們可以從中找到我們發展的方向。
2007年數控機床出口高速增長,產品檔次和價格有所提升。
2006年1-10月數控機床出口7225臺,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金額凈增7356.9萬美元,增長58.2%。一批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口金額比上年同期成倍或數倍增長,主要有:立式加工中心出口316臺,臥式加工中心出口40臺,龍門式加工中心出口20臺,單工位組合機床出口555臺,數控鏜銑床出口21臺,數控平面磨床出口7臺,非數控平面磨床出口1368臺,數控矯直機床出口55臺,數控板帶橫剪機床出口104臺,自動模式數控步沖壓力機出口17臺。
此外,數控機床中出口金額多的是數控電加工機床,2136臺,7150.52萬美元,增長37.23%;其次是數控臥式車床,出口3326臺,6535.02萬美元,增長66.82%。
一批重要的出口機床平均單價均有所提高反映了出口機床的技術含量或質量水平有所提高,產品的檔次和價格都有所提升。
上述這些產品是機床工具行業涌現的出口新亮點,體現了機床工具行業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出口增長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隨后,來自威海華東、南京藝工等企業的管理層介紹了各自企業發展的情況。
2007年數控機床進口繼續增加,但增幅略有回落,產品構成不斷優化
2006年1-10月全行業進口8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進口80.23億美元,增加9.67億美元。
增幅(12.05%)比上年同期 (13.13%)回落0.63個百分點。數控機床進口18420臺,22.76億美元,金額增長3.92%;加工中心進口9845臺,12.69億美元,金額增長18.95%。進口增長較快的機床是:立式加工中心、數控電加工機床、數控臥式車床、數控鏜床、數控平面磨床、非數控外圓磨床、數控刃磨機床、齒輪加工機床、非數控矯直機床、數控沖床等。
進口金額多的機床工具是:立式加工中心居位,為6.38億美元,增長23.73%;數控車床4.61億美元,增長15.94%;臥式加工中心4.41億美元,增長13.15%;鍛壓或沖壓工具4.84億美元,增長24.84%;金切機床零附件3.34億美元,增長22.67%。
進口下降幅度較大的機床有:非數控電加工機床、單工位組合機床、數控鏜銑床、升降臺式數控銑床、龍門式數控銑床、數控外圓磨床、數控鍛造設備和機械壓力機等。
盡管國內機床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不斷提高,增加了國內的供應量,但由于國內需求仍很強勁,進口總量仍有增無減,對我國機床行業來說,加快發展,提高競爭力,任務十分艱巨。
200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到2010年要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能力,基本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確定了16項對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建設有重要影響的重大技術裝備,其中有機床1項,即“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和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改變大型、高精度機床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現狀,滿足機械、航空航天等工業發展的需要”。16項重大裝備的制造既為機床工具行業提供了極好的發展機遇,又給機床工具行業帶來巨大的動力和壓力。
為了實施上述任務,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和稅收優惠政策。對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依托工程項目,國家將給予適當方式支持。為鼓勵自主創新,制訂加強對重復引進的重大技術裝備的管理辦法,將現行免稅進口的較高技術含量的數控金切機床和數控鍛壓機床,選擇一批國內企業能夠制造、具有競爭力的,列入不予免稅的目錄(即數控機床進口由海關加征9.7%進口關稅,而后再征收17%的增值稅,按到岸價計算共征收28.4%的稅)。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以支持國內機床制造業的發展。
這種做法不違背WTO規則,因為進口機床征稅以及稅率多少,我國入世時已解決,在我國入世議定書中都有記載,至于是否給予免稅是我國政府的事。
從進出口的特點看,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還大有可為,加快我們的技術進步,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機床工具行業的自主創新
2007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市場形勢和對策研討會上,業內專家圍繞機床行業如何自主創新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四川長征機床集團、杭州機床集團、南京工藝裝備廠、華中數控、星火機床、江蘇多棱、威海華東等行業知名企業就自身和行業狀況對如何推進自主創新積極發言。
在談到機床企業的自主創新包括哪些要素時,具備創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擁有國際水平的技術專家、企業家,一大批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技工,掌握關鍵技術,以及能夠為中國機床工具業配套的功能部件企業等,成為業內專家們關注的熱點。杭州機床集團總經理孫益民說:“現在稍微先進一些機床配套的功能部件、軸承還是數控系統均是進口的,這不能算是中國機床工具發展了,中國機床工具業的發展要叢基礎件做起,功能部件、數控系統不上去就談不上真正的進步,主機廠有責任、有義務、有耐心來幫助和促進這些部件廠家的進步。”南京工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曉霞說:“創新是一種思維方式,涵蓋任何方面,在主觀上是一種‘叛逆’;創新要實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不是全盤否定以前的就是好的,不是將國營的改成股份的或民營的就是好的,改革要適合企業自己的文化;創新對自己要有很清醒的認識,正視自己,有效的克服自己,使企業一點一滴地變得強大。”,作為功能部件生產廠家的代表,武董事長認為,現在不是主機廠不支持功能部件廠家,而是自己跟不上主機廠的需要,所以要奮起直追。華中數控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克農根據自己從事數控系統研究幾十年得出的經驗和教訓,談到“隱形技術,顯形技術”的觀點,國內廠家在技術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一些關鍵技術只存在于幾個關鍵人的頭腦中,稱之為“隱形技術”,一旦這些人離開單位,將給單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企業很可能就此倒閉,所以要把這些人的技術變成企業所有的技術,把“隱形技術”成為“顯形技術”,同時徐總建議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在政策上,在資金使用上要集中使用,重點發展幾個有潛力的企業。星火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維謙對創新的觀點是創新的瓶頸在于創新的“法”和“術”,在產品開發上用“非、專、高、大、精”五大方針,企業文化倡導“和諧立本、創新為先、行者無疆”的理念,把“不可能”變成“一切皆有可能”。
后記
在和眾多機床工具業廠家交流中,我們總能感到大家有一種隱憂,對機床發展的前景不是非常的清楚,究竟該開發什么樣的產品,上多大的規模合適總是心里沒底,看看領導和專家給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各位老總的經驗交流,總能有所啟發,那我們做媒體的也就算盡到了責任。機床工具行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后,我們對行業是否十分了解,現在還真說不上,按專家的說法上是有三個不明確,一是到底有多少企業在做機床,做什么樣的機床,機床的技術水平如何不明確;二是數控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水平相比有多大差距,有說10年,也有說20.5年,差距究竟在哪里不明確;三是機床市場發展的動力主線在哪里不明確,雖是如此,但我們的機床市場確實每年均在發展,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擔憂。現在的機床工具業猶如當初的IT行業,好像人人都能做機床,就如拼裝電腦那么簡單,導致機床的同質化現象十分的嚴重,個性化的東西十分少見,這樣的現象正常嗎?其實我們都知道,做機床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要把機床做好就更不容易,我們應該在品牌建設上,技術更新發展上下更大的功夫,真真切切地把我國由機床大國發展前進為機床強國。
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市場和對策研討會在順德召開
更新時間: 2006-12-23 09:27:4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