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汽車工業的競爭已經全面圍繞信息化展開,各大汽車公司已把主攻方向從實施精益生產、提高規模效益轉向利用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對汽車工業的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和回收的全過程進行研發。相對于其他行業,我國的汽車行業信息化開發比較早、水平比較高。但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國的汽車行業信息化水平大約落后15年,加快發展信息化成為我國汽車企業的迫切需求。
汽車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對現代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亦有深刻的影響。福特公司的流水線作業方式、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以及準時化生產、柔性加工、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現代制造業的生產管理模式無一不與汽車工業有十分緊密的關系。而汽車業的競爭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和總體實力的競爭。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也是我國要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扶持的原因是該行業和國外先進水平有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汽車設計理念、生產技術、生產規模,也包括全行業的信息化水平。而信息化水平直接關乎管理、生產、成本、效率等各個環節,終全面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當前全球汽車行業存在多達30%的產能過剩,而且銷售依然下滑,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國際汽車市場競爭實質上是現代科技的較量,是技術創新的競爭。當今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已把主攻方向從實施精益生產、提高規模效益轉向利用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對汽車工業的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和回收的全過程進行研發,圍繞安全、環保、節能等重點領域占領技術制高點。因此,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成為我國汽車企業目前極為迫切的要求,許多企業在這上面不惜投入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對于中國的汽車工業,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配件廠商,跟上國際汽車巨頭的信息化步伐,成為參與國際分工乃至進一步自主創新的關鍵。
事實上,相對于其他行業,我國的汽車行業可以稱得上是信息化開發比較早、水平比較高的行業。一部分企業如一汽和上汽的信息化水平在國內早已達到了業界的水平。但據專家介紹,與國外同行相比,我國的汽車行業信息化水平大約落后15年。
汽車業產業鏈包括上游各級零部件供應商、整車制造商、下游經銷服務商三大類,其中整車制造商的內部信息化水平,而零部件供應商信息化平均水平相對較低,汽車經銷服務商的信息化水平弱。
目前大多數整車制造商都已經擁有比較完整的IT系統,它們在信息化方面有著相對成熟的經驗。這對汽車產業鏈上的零部件供應商和經銷服務商的信息化建設,起到了拉動作用。一些合資企業,例如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長安汽車和江鈴集團等,其整體信息化水平都已相對較高。它們普遍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制造相結合所形成的各種企業信息技術,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工藝編制CAPP、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等。同時,它們均擁有自己的網站和內部信息網絡系統,有的企業還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完善和擴充其設備和功能。企業對建設電子商務系統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有的企業已經成立了專門的信息化公司,負責集團或公司的信息化工作。
相對于國外同行來說,我國汽車工業的信息化總體應用水平還相當低,整個汽車工業企業中只有超過20%的企業已經擁有自己的主頁。尤其是企業間的數據交換、企業集團內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公司之間的信息交流、企業之間的數據確認等,除了極少數企業應用了EDI系統,更多的則還是以傳真加電話的方式進行聯系和溝通,數據交換、商業合同等多以書面或其他介質為主,同時輔以E?mail進行。企業之間設計信息的傳送更多地仍以原始的圖紙傳送方式為主,配備CAD系統的企業則以數據磁帶的方式進行傳遞,只有少量的信息借助互聯網進行傳送。
中國汽車工業正在追趕世界汽車業的腳步,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始了積極探索。汽車上市公司因擁有資金、機制等諸多優勢,在開拓電子商務方面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目前,汽車上市公司有宇通客車、東風電儀、三愛海陵、一汽四環、上海汽車等宣布挺進電子商務領域。宇通客車計劃與美國專業電子商務顧問Abcov公司及江蘇世紀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立一個在全國汽車行業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平臺;東風電儀通過收購上海宏源卡網絡有限公司控股權的方式,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利用已有的“汽車人卡網絡”拓展公司網上交易業務,并將全面致力于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商務的開拓與發展;三愛海陵擬投資1200萬元組建中汽汽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控股60%,重點建設由汽配網站、電子交易系統等組成的中國汽配電子交易平臺,實現網上汽配商務交易;一汽四環擬投資3567萬元參股40%,與上汽集團共同組建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建立汽車及汽車配件等相關產業的電子商務系統,依托上汽集團遍布全國的銷售網點和維修服務網點,利用上海市發達的汽車及配件交易市場和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高起點、全方位地建立汽車、配件、原材料在線交易市場和汽車網上在線服務中心。
計世資訊不久前發布的我國汽車行業信息化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車市雖然增速放緩,但汽車企業對信息化的投入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反而出現了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的現象。2006年中國汽車行業信息化投資額將達到35.65億元,將比上年增長17.2%。2007年和2008年增長幅度將加大。其中,供應鏈管理系統(SCM)和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是2006年IT系統投資重點。
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快速發展,是由于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相互的競爭不僅是生產廠商間的競爭,更是供應鏈系統間的競爭,因此對供應鏈系統的需求會快速增長。據預測,2006年SCM系統投資額的增長率將達27.5%。
目前,汽車產業鏈各環節的信息化發展不均衡是制約供應鏈協同發展的瓶頸所在。由于汽車行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十分緊密,SCM系統建設已成為2006年的主要任務。例如,東南汽車采用ERP系統,在一年的時間內與東南汽車配套的30家廠商全部采用了ERP系統,長安集團的電子商務平臺上有近300家企業通過平臺完成相關生產,而東風汽車的SCM系統則已經覆蓋了近千家配套企業。
信息化成為汽車行業全球市場入場券
更新時間: 2006-05-23 13:19:5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