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代線和未來八代線的投產,生產大的屏幕將較之以前更為經濟,液晶面板開始走向大屏化。
2006年以來,全球液晶面板業動作頻頻。4月中旬,在液晶面板生產領域占有首要地位的韓國三星電子與傳統的彩電業巨頭日本索尼宣布擬再次合資興建新的液晶面板廠,以投產的第八代生產線。而與外國同行的大手筆相比,國內企業也不示弱,為了擺脫受制于上游的不利局面,在我國政府的支持下,包括京東方、上廣電及TCL、康佳、長虹、創維在內的國內彩電巨頭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出擊大屏液晶面板市場。一場大屏時代的中外競爭好戲即將上演。
●三星索尼出擊八代面板
4月中旬,韓國三星電子宣布,將與日本索尼公司共同投資3000億日元興建新的液晶面板工廠,計劃引進的第八代生產線?市場估計基板尺寸可能在2200×2600毫米至2400×2800毫米之間?,新廠擬于2007年起開始生產營運。
此前,三星與索尼已經于2004年4月各投資1000億日元,在韓國共同設立了生產液晶面板的S-LCD公司。
據三星電子數字媒體商務部門副總裁David Steel介紹,三星計劃今年將液晶電視的產量從去年的200萬臺增加到400萬臺,并以生產42英寸和46英寸液晶電視為主。他還預測,液晶電視的需求量將從2005年的1.6~1.8千萬臺增加到2006年的3千萬~4千萬臺左右。
由于這兩家公司分別在面板技術與電視市場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這一舉措引起了業界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對其在液晶電視市場的敵手夏普形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夏普日前已公開表示,將追加2000億日元的投資,引進第八代生產線。
賽迪顧問消費電子咨詢事業部分析師楊蕾認為,液晶面板正在走向大屏化,而隨著七代線和未來八代線的投產,生產大的屏幕將較之以前更為經濟,加之產量的不斷提高,由此帶來成本下降,將有可能使液晶電視在平板電視市場中占得先機。
●我國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液晶面板在液晶電視成本中占有60%以上的比例,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內地企業還沒有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用于大屏幕電視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面臨這樣的被動局面,彩電企業正在積極行動。
今年1月22日,TCL、創維、長虹、康佳和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謀畫建設六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2月初,上廣電表示,將通過政府投資、海外融資、股東增資等方式新建兩條五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
在北京,擁有五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京東方也開始了擴張的步伐。今年2月,京東方宣布將對其目前已有的五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進行擴產改進,使產能由每月6萬張基板提高到8.5萬張。這一擴產改進所需資金近9000萬美元。此外,據京東方有關人士透露,在進行擴產改進的同時,京東方也在考慮建設六代或七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目前,液晶面板業的市場集中度非常高。2004年“全球五大”占據了這一市場93%的份額:日本夏普約占27%,韓國LG和三星兩家約占37%?LG21%、三星 16%?,中國臺灣的奇美和友達兩家約占28%?奇美17%、友達11%?。由于夏普面板主要是自用,因此流通市場幾乎被韓國和我國臺灣的企業瓜分。
業內人士指出,液晶電視產業鏈上游之所以出現企業集中現象,主要是因為這是一項高投資、高技術含量的項目。液晶面板業素有“富人的游戲”之稱,建成一條液晶面板的五代線要花100億元人民幣,而一條六代線更需要150億~200億元。這樣的巨額投資,如果僅靠某一家企業之力,要想進入實在困難重重。因此,當地政府的支持至關重要。據了解,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液晶面板生產線都是重點項目。
上海市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重點發展光電子產業,上廣電正是上海市政府發展光電子產業的核心企業之一。據悉,上廣電兩條新的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計劃已得到集團大股東上汽集團和上海市國資委各12億元人民幣的增資。
深圳市政府則在努力撮合四家彩電巨頭。據了解,此次同TCL、創維、長虹、康佳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的深超公司其實就是深圳市國資委下屬的投資公司。5家企業的這次合作,深圳市政府起了主導作用。
而北京市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也提出了建設光電子基地的產業規劃。(戈晶晶)
全球市場啟動 中外巨頭角逐大屏液晶
更新時間: 2006-05-23 13:19:46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