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銷售模式遭遇互聯網阻擊
互聯網誕生之初被稱定義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然后幾年的飛速發展已經使互聯網變得不再那么單純,它不再是一個行業的產物,已經滲透到許許多多傳統的領域。傳統電信業電話、廣播電視、新聞報紙這些強勢的領域誰都沒有能夠逃脫來自互聯網的威脅和挑戰,軟件行業也曾經認為是互聯網的受害者之一。
傳統的軟件銷售模式,承載其附加價值的是其介質,比如光盤,軟件公司通過介質向消費者的轉移,而實現附加價值的獲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寬帶的普及,讓傳播軟件程序本身的方式簡便化。原有的光盤傳播方式,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威脅。當這些介質被淘汰以后,軟件的附加價值就無從談起了。
于是,網絡共享軟件開始出現。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的共享軟件并非如軟件作者所想像的那么生機勃勃。雖然有不少的成功案例,但更多的軟件則是陷入了互聯網的泥潭。這樣的互聯網的確讓軟件的創作者畏懼,很大一部分作者已經放棄了開發,只有為數不多的應用軟件作者堅持在互聯網這股激流中探索新的機會。
這波共享軟件的熱潮終還是沒有炒熱起來。沒熱的原因有兩點,是用戶的使用習慣與軟件互聯網發行模式還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信息數據交換速度高于了資金交換的速度。
任何一個新的事物要得到快速的發展,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你要照顧受眾的使用習慣。當新事物與固有習慣發生沖突,一般有三種處理方式,從實現的難到易是順應固定習慣、新養成習慣、改變固定習慣。當互聯網帶給用戶網絡下載軟件這一時期,收費的模式還沒有完全跟上,本身軟件收費授權這個概念用戶還沒有完全養成的時候,要讓他們馬上對一個看不見的網絡數據付費當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后當逐漸有了版權意識之后,我們的網絡資金流動又十分不暢通,有意付費的用戶卻難找到一個方便快捷的付費方式。
逐漸勃興的網絡營銷模式
2003年,游戲在互聯網的成功讓軟件業大吃一驚,同時帶給軟件產業更多的思考,逐漸認識到互聯網不僅不是軟件的毀滅者,反而不斷地給軟件業發展機會,而要把握住這個機會的關鍵是要探尋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
金山是一個將軟件模仿網游模式進行轉型的企業,金山毒霸2005的銷售模式歷史性地從以往的付費授權模式轉變為按服務收費,賣軟件變成了租軟件,此舉推出隨即很快贏得了市場。對于這一模式的變化并不是偶然的,在用戶的心里,早已習慣了電話、水電、有線電視的月租費,再加上網絡游戲的支付渠道,讓用戶掏錢購買軟件服務就顯得不再那么牽強,對金山而言也就探索出了一條基于互聯網的軟件分銷渠道。
市場很多數據可以表明,普通消費者和企業用戶都希望改變傳統的軟件銷售模式,無論是軟件的預先付費還是許可方式,正是如此,基于這二種傳統軟件銷售模式的企業遭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因為Google等一批免費提供給用戶軟件服務而轉向廣告主收費的模式正在潛移默化地創造新的用戶習慣,一旦這個習慣養成,以前的銷售模式將被完全否認。
曾經打造軟件帝國的微軟在這一次風潮里也不例外地開始轉型互聯網。蓋茨在寫給公司高層的信中提到:“IT行業向基于網絡的軟件和服務這一方向發展,并且將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微軟公司高層們也意識到微軟也面臨著一次巨大的挑戰及機遇,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正在浮現,這種商業模式是基于在線廣告服務和軟件。這種新模式將很可能完全摧毀微軟和同行已經建立起來的舊模式。
微軟這次轉型的速度讓人始料不及,在很短的時間里,首先推出了針對個人用戶的“Windows Live”,這個集軟件、網絡目標是要鎖住用戶計算機通往互聯網的大門;并計劃推出針對小型企業用戶的“Office Live”則基本上是Office應用軟件包的網絡版,讓用戶更為便捷地通過互聯網在線更新和升級。或許不久后,你可以完全免費地使用微軟的操作系統及辦公軟件,而你為微軟所做的僅僅是看看軟件上的廣告。
Google的成功和微軟的轉型證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了軟件業新的機會,但是機會并非模式,機會是給大家的,模式是自己尋找探索的。無論是軟件的租賃模式還是廣告模式都是企業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所探索出來的,拷貝模式并不能拷貝成功,舉例來說適合廣告支持模式的是銷售量比較大的軟件產品,這樣廣告的傳播空間才廣,廣告主才會對此感興趣。而一些客戶關系管理應用軟件則比較適合于租用模式。在互聯網賦予的機會下,還能尋找更多不同的模式,每一個模式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軟件業正在一步一步邁向互聯網,互聯網迫使軟件企業改變以往靠銷售軟件本身獲利的模式,從而轉向依靠服務和配套增值產品獲利。同時,AJAX等新技術和多終端聯網需求的發展,讓軟件本身從一個程序變成了一個瀏覽器事件,這樣給很多沒有在桌面上占領優勢的企業提供了機會,可以有機會通過重新占領瀏覽器獲得成功。在這個產業里起著決定性意義的企業不約而同地互聯網化將掀起一場模式的巨大變革,一個由產品主導市場的軟件產業就徹底變為由用戶本身主導市場。對每一個軟件企業來說,互聯網都充滿著無限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