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高企的美國本土投資興建制造工廠,往往被本土家電同行視作為瘋狂行為,燒錢之舉。 然而對海爾CEO張瑞敏而言,海爾不僅要建一家,而且要繼續建第二家、第三家工廠。“除了建工廠,還要在當地尋求收購機會。”
不僅如此,海爾作為中國家電行業同時也是為數很少的在美國設廠的中國企業,其集團董事會已經制訂了在未來幾年擴張海外制造業務的龐大計劃。
在美增設空調和洗衣機工廠 記者昨日從海爾集團證實,海爾已經確定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立第二家工廠,并在當地尋求收購機會。
作為一家對美出口商同時又在美國設有生產廠的家電制造商,海爾是中國本土的家電制造企業和有影響力的家電品牌,旗下擁有在內地上海上市的G海爾(600690.SH)和在香港上市的海爾電器(1169.HK)兩家上市公司。
幾年前海爾宣布在美國設資興建冰箱工廠時并不為業界看好,但幾年后海爾不僅在美國家電市場站穩腳跟,并且牢牢占據了美國大學生冰箱市場的龍頭地位。去年底海爾聯合投資機構斥資12億美元,差點就收購了美國當地僅次于GE的第二大家電企業美泰克(Maytag)。有鑒于海爾在美國市場的迅速發展,海爾美國公司CEO甚至公開表示,未來計劃引領美國海爾上市融資。
這一次增設美國工廠,也是海爾自信將在美國市場扎根并尋找盈利機會的行動之一。
至昨晚本報截稿時止,海爾集團企業文化中心尚未透露美國新工廠的投資規模等詳情。但記者輾轉證實,海爾計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卡姆登原有電冰箱工廠的基礎上,再設立一家從事中央空調生產制造的工廠,并在2008年前后在美國再設立一家生產洗衣機的工廠。
即使是張瑞敏也承認,在美國市場上獲利很難。
對此張瑞敏宣稱,海爾在美國市場擁有充足的制造能力,目前所需的是更高的設計水平和更大的銷售網絡。而海爾未來也將致力于轉向大型、主流白色家電的銷售,同時促使公司盡可能地避免與競爭對手銷售同樣的產品,以期通過此舉提升利潤。
并購大宇的談判仍在進行 在各地投資興建工廠的同時,海爾尋找海外制造基地擴張的主要思路,還在于在全球家電行業內尋覓海外擴張收購機會。
記者證實,根據海爾董事會近通過的集團發展規劃,2010年海爾在海外的工廠數至少要從現有的13家增加到20家。為此海爾計劃除了在中國本土市場擴充產能外,還將在中東和南亞地區增加生產能力。
記者還證實,在去年在收購美國家電制造商美泰克戰役中敗北之后,海爾當下仍在就并購事宜與此前宣布破產清算的韓國大宇電子集團進行艱苦談判。而張瑞敏也向媒體證實,海爾目前還正在就收購一家印度冰箱制造商進行談判,預計該交易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
包括張瑞敏在內的海爾各路高層人士均婉拒披露進一步的信息。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海爾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募集到充足的流動資金,并計劃采取包括獨資興建、并購、合資控股等多種靈活方式實現業務擴張。
然而,在成本費用高企的美國市場,張瑞敏也承認,收購的機會并不多,“因為行業通用電氣公司(GE)和終成功收購美泰克的惠而浦公司(Whirlpool)規模龐大,市場上剩存的小公司已不多。”
海爾2005年公司總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039億元(約合129.8億美元),據張瑞敏公開透露,今年公司業績將以穩為主,“營收增幅可能逾5%,但不會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