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中,以北航為主的出版社總共出版了60本ARM書籍,以每本書少5000印數計算,不考慮多次印刷,傳閱率,或者一名讀者可能買多本書等因素,保守估計至少有30萬名讀者學習了ARM技術,從一個角度說,這些書培養了至少30萬名嵌入式系統技術工程師。譚軍認為,這是個巨大的數字,比全世界這些年培養的嵌入式系統工程師還要多。而這些工程師正活躍在國內的技術一線,是中國電子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譚軍舉了一個剛上市的TCL 超薄手機為例,它比Moto V3還要薄兩毫米,具有相機,MP3, 卡拉OK功能,而價格不到1500元,是目前市場上的熱銷機型。這款手機采用的ARM芯片由中國公司設計,手機整機以及系統,應用軟件都是國內工程師獨立開發設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開發團隊肯定是這60本書籍的讀者。
在交流會上,大家還談到了目前大學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復旦大學陳章龍教授希望下一步的出版計劃中,ARM書籍能出現精品,及真正能作為教材類的課本。目前嵌入式系統在大學中尚未獲得獨立學科的地位,嵌入式系統定義的問題也一直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為教學帶來了一定的苦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何立民教授表示贊同這樣的觀點,他提出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跨平臺,跨操作系統的嵌入式系統原理書籍。這樣的書應該跨越ARM, MIPS, 51等平臺,著重于嵌入式系統原理,為求學者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據各自的發展方向,迅速掌握對口的技術; 這樣的人才可以了解嵌入式系統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發展更有后勁。學校教育培養的是通才,掌握基礎原理,工作后再在企業進行業務培訓,確定發展方向。
陳章龍教授同時提出,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嵌入式領域很多新的技術很難找到合適的老師教學,因為能掌握技術的教師為數很少。學生能接觸實際的就更少了。西北大學田澤教授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帶的幾個研究生都被要求進入企業,實實在在地從項目中進行學習。這些研究生畢業后已經確定將進入高校教學,無疑,這是一種很有益的嘗試。廣州周立功公司的步子更大,他們已經和江西理工大學開展合作,得到了國家教委的批準,在本科生中實行3+1方案,三年本科學習,第四年用一年的時間進行畢業設計,從實際項目中進行學習。
當北航出版社馬廣云博士被問及,"為什么這幾年北航出了這么多ARM的書,而MIPS等其它書相對較少"時,她只能簡單地說,這是市場的選擇。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看到ARM公司近年在中國宣傳策略的成功。當2001年ARM公司在北京參加國際集成電路展覽時,北航出版社和ARM公司中國總裁譚軍在展位上相識,并且很快就開始就出版技術書籍開展合作。ARM公司的獨特性使得他們不會做很多廣告宣傳,但是,從不為人知到人所盡知,ARM只用了五年的時間,通過與相關機構的合作,以及在教育領域的投入,ARM的市場宣傳策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也達到了OEM廠商,工程師(讀者), 出版社,IC設計公司,ARM等多方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