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以為家電企業因為平板時代的到來,將要就此改變長期低靡甚至虧損的現狀時。信產部在近日公布的《2006年1-3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中卻指出,盡管,2005年平板電視迅猛發展。 但是彩色電視機自今年年初開始呈現負增長局面。同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外資品牌帶頭采取讓價方式,加速了彩電產品升級換代的進程。統計資料同時顯示,國內家用視聽行業的利潤率已經從去年的2.4%下降到1.7%。對于核心技術缺失的國有彩電企業,今年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
與此同時國外的家電企業倒是借著平板之風,高歌猛奏銷售額和利潤再次迎來了新高。2005財年索尼運營利潤同比增長68%,主要功勞歸功于得益于液晶電視銷量的增長。而液晶面板廠,LG-飛利浦在季度EBITDA(未計算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之收入)利潤率將達到大約25%,也高于,此前該公司不會超過的預測。另一家液晶巨頭三星也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增加的了利好下,比同期增長50%,利潤將超過4億美元,達到為04年同期的40倍以上。
一頭冷一頭熱,國內的液晶電視市場問題出在何處,國內的家電企業問題又出在何處。
家電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指出,目前,液晶電視價格下降的非常明顯,從去年到現在降幅超過50%,液晶電視降幅更是巨大。這其中不免有惡性競爭的成分。而且目前液晶市場的發展并不穩定,上游供應鏈也并不十分成熟。
這一段可能將會國內液晶電視廠家困難的時期,利潤暫時不會較為明顯的反彈。今后隨著市場的成熟,廠家的利潤也會回升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這同時也是廠家優勝劣汰的過程。盈利好不好,關鍵還要看各個企業自身的發展。
TCL市場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對于家電企業,目前的壓力確實很大。平板電視的上馬并沒有像業內預期那樣帶來巨大的利潤。目前市場情況是,CRT萎縮的很厲害,LCD雖然增量大,但是并沒有形成與CRT比擬的規模效益。加之國內家電企業一貫的殺價策略。
企業日子并不好過。不過平板時代的到來,終讓企業看到了希望,當市場需求達到一定量的時,家電企業將有可能完成翻身。
“雖然就整體看,國內的家電市場并不景氣,平板電視機的事情也并沒有完全被打開。但是還有是有些企業,在從CRT到液晶的轉變過程中已經獲益。”廈華電子新聞發言人魏自力,對于目前家電企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像廈華、海信這樣在國內液晶電視市場走的比較早,市場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利潤還是不錯的。我們從去年到今年季度,利潤一直在增加。當然也有一些企業,由于起步晚,傳統CRT的攤子大,庫存一直比較高,在平板時代中并沒有實現獲利。”
從目前國內股票市場看,上市公司中轉型較早的海信電器(SH.600060)和廈華電子(SH.600870)的業績已經有較大的改觀。而四川長虹(SH.600839)、深康佳(SZ.000016)、TCL集團(SZ.000100)等由于原來CRT彩電規模較大。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主要彩電企業盈利仍然主要靠CRT彩電。雖然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但在平板電視價格穩定之前,彩電企業要從平板電視上盈利并不容易。但是平板電視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走向,它對于家電企業今后的生存狀況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平板時代尚未到來 家電企業利潤還將持續走低
更新時間: 2006-05-15 10:13:4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