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6日德國慕尼黑訊——2006財年第二季度,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NYSE:IFX)營收環比增長19%, 達到19.9億歐元,這主要歸功于內存產品及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業務的增長。正如公司所預計的,通信解決方案部門的營收較前一個季度稍有下滑。 2006財年第二季度,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息稅前收益較上一季度大幅增長,這主要歸功于內存產品業務領域息稅前收益增長(該業務領域季度凈虧,本季度實現扭虧為盈)。
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市場業務領域息稅前收益增幅較大,高于通信解決方案業務領域的息稅前收益的虧損額度。
“上一季度我們取得了出色的業績。繼連續四個季度虧損后,我們現在又開始盈利。”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Wolfgang Ziebart博士說。
2006財年第三季度展望
2006財年第二季度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業務領域增長顯著,對比之下,英飛凌預計,2006財年第三季度兩個邏輯業務領域的營收和息稅前收益將有所降低。英飛凌計劃于2006年5月1日完成內存產品業務領域的剝離。Qimonda公司自剝離之日開始營業。有關第三季度展望的具體數據,請參見各業務領域的展望。
“第二季度財務數據表明,內存產品業務和邏輯業務在分拆之后,各自作為獨立的公司一定能夠取得成功。”Wolfgang Ziebart博士說。
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市場
2006財年第二季度,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市場業務領域營收較上一季度顯著增長,反映了市場需求的增長和各業務部門業績的提高,其中主要的是功率半導體和專用集成電路與設計解決方案業務部門生產的用于計算機外設的產品銷量增加。此外,該增長還應歸功于市場對安全芯片卡系列產品的強勁需求。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業務領域相比上一季度息稅前收益大幅增長,這主要歸功于安全芯片卡銷量顯著提高,扭轉了該業務領域的虧損。總而言之,盡管慕尼黑別拉奇工廠停產以及馬來西亞居林新廠建設需要大量費用支出,但該業務領域息稅前收益占銷售額的比例仍然達到10%。
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市場業務領域2006財年第三季度展望
相對于上一季度超出預期并且有背于季節變化規律的高增長率,英飛凌預計,2006財年第三季度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市場業務領域的營收增長將恢復正常,值將和第二季度基本持平。公司預計汽車、工業及多元化電子業務領域的營收將保持第二季度的較高水平,而安全芯片卡業務領域的銷量與上季度相比將稍稍回落,恢復到更加正常的水平。鑒于該業務領域下一季度的營收與本季度基本相同,公司預計,其息稅前收益也將和本季度基本持平。該業務領域的息稅前收益預期值,沒有考慮內存產品業務剝離后對兩個邏輯部門管理費用的影響。目前實際數值還無法確定。
通信解決方案部門
通信解決方案部門本季度的銷售額低于前一季度,主要是因為基帶組件需求降低,而寬帶接入業務營收的大幅增長又無法完全抵消基帶元件銷售額的下滑。銷售額的下滑導致本部門虧損相比上一季度進一步增長。第二季度,寬帶接入業務又一次實現增長。
通信解決方案部門2006財年第三季度展望
英飛凌預計,2006財年第三季度,通信解決方案部門業務領域營收將低于本季度。一方面,出售光纖業務后,公司將失去部分收入。另一方面,公司預計,寬帶接入業務營收將恢復到更加正常的水平。由于利潤主要由營收增長情況決定,因此公司預計,第三季度該業務領域息稅前虧損將進一步加大。該業務領域息稅前收益展望值,沒有考慮內存產品業務剝離對兩個邏輯業務部門管理成本的影響。目前實際數額還無法確定。
內存產品部
2006年財年第二季度,內存產品業務領域營收增幅較大,這歸功于按比特計算的發貨量大幅增長和平均售價略微提高。與上一季度相比,平均售價的提高主要是因為銷售的產品為DDR2內存;產品定價更高且在按比特計算的發貨量中專用產品所占份額加大。第二季度,英飛凌實現扭虧為盈(息稅前收益由虧損1.18億歐元變為盈利0.3億歐元),這主要歸功于內存產品每比特成本的大幅降低,按比特計算的發貨量大幅提高及產品平均售價的輕微上揚。
內存產品部2006財年第三季度展望
英飛凌預計,2006財年第三季度,內存產量(按比特計算)漲幅約為10%。第三季度的息稅前收益將受到內存產品業務剝離(導致兩個邏輯內核部門管理成本下降)的正面影響,但所降低的管理費用,將被設立奇夢達(Qimonda)公司的建設成本部分抵消。目前實際數額還無法確定。第三季度,該部門將從2006年3月華亞科技的中獲得約0.3億歐元的稀釋后收益。該筆收入將被列入該部門的營業外收入,并被計入息稅前收益。其它業務部門
2006財年第二季度,其它業務領域營收實現環比增長,這主要歸因于2006財年季度末英飛凌與IBM的合資公司(ALTIS)的銷售額被并入公司財務報表。本季度,其他業務領域的息稅前收益與季度基本持平。
公司內部調整
2006財年第二季度,內部交易調整業務領域息稅前虧損環比增長,主要是因為剝離內存產品業務和進駐英飛凌新建總部Campeon所發生的成本。
英飛凌預計,2006財年第三季度,內部交易調整業務領域的息稅前虧損額度將高于第二季度,主要歸因于和剝離內存產品業務相關的成本。
2006年3月17日,英飛凌和臺灣南亞科技的合資企業——華亞科技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成功實現,發行價格為每股33臺幣元。通過這次,該公司獲得了約0.3億歐元的稀釋后收益。該筆收入將被列入該部門的營業外收入,并被計入息稅前收益。之后,英飛凌在該合資公司的股權為41.4%。
除稀釋后收益外,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公司還將支付相應費用,主要用于英飛凌與IBM合資公司ALTIS的重組以及其它事項。除上述事項外,公司認為沒有其它事項可對公司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欲了解英飛凌各業務部門2006財年第二季度的主要業務活動,敬請登錄: http://www.infineon.com/cn.
媒體及分析師電話會議
英飛凌科技公司將于2006年4月26日中歐標準時間上午10:00點(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上午4:00)舉行由分析師和投資者參加的電話會議(僅使用英語),討論英飛凌2006財年第二季度的經營業績。此外,英飛凌管理層在中歐標準時間上午11:30點(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上午5:30點)舉行新聞發布會,該發布會將使用德語和英語在網上直播。上述兩次會議都將通過網絡直播,會議內容均可下載,請登錄英飛凌的網站:http://www.infineon.com.。免責聲明
本文包括有關公司未來業務的前瞻性陳述。這些前瞻性陳述包括:全球半導體市場(尤其是內存產品市場)的發展前景;英飛凌的增長前景;研發聯盟及研發活動的收益;公司計劃對提高產能和進行現代化改造的投資計劃;在生產設施中引進新的技術;生產工藝向小型化結構的轉換,以及這些流程轉換活動和其它創新活動所帶來的成本節約;基于行業標準成功完成的技術研發;利用公司的技術提供適銷產品的能力;實現成本節約目標和增長目標的能力;內存產品業務拆分計劃影響以及與此相關的公司進一步重組措施。這些前瞻性陳述受到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整個半導體產品行業及英飛凌相關產品的需求和價格的市場走勢;公司的獨立研發及合作研發能否取得成功;在生產設施方面引進新的生產工藝能否取得成功,以及競爭對手的行為;能否獲得實施擴張計劃所需的資金;反托拉斯調查以及訴訟案件的審理結果;以及此處提到的其它一些因素。因此,我們的實際成果可能與上述前瞻性陳述大相徑庭。
“Infineon”以及風格化的“Infineon Technologies”圖標,是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的商標和服務標志。所有其它商標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