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指出99%中國企業“為他人作嫁衣”自加入WTO以來———
自加入WTO以來,從DVD、彩電、摩托車到數碼相機、MP3芯片、汽車、電信設備,我國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元,有些糾紛對有關產業甚至形成毀滅性打擊。
這是科技部部長徐冠華27日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知識產權工作的有關情況時作此表示的。他說,在我國知識產權工作不斷取得成績的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還不強,知識產權擁有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一些跨國公司紛紛以現有和潛在產品在我國大量申請專利,眾多產業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形勢十分嚴峻。”
徐冠華說:“在我國的發明專利中,外國企業和外資企業占多數,且國外企業的專利主要分布在高科技領域,其中在無線電傳輸、移動通訊、半導體、西藥、計算機領域分別占到93%、91%、85%、69%、60%。”
“我國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由于缺少核心技術,我國企業不得不將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至40%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企業難以擺脫‘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利局面。”徐冠華說。
徐冠華指出,產生上述問題的突出原因主要有四個: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管理能力較弱;知識產權政策與經濟、貿易政策的銜接不夠;知識產權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仍有待完善。
知識產權讓企業賠掉10億美元
更新時間: 2006-05-01 10:55:5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