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研究一季度報告》顯示,2006年,國內平板彩電市場格局初步成型,將形成以國產品牌為主導的全面競爭態勢,而國外品牌在數量規模上將與國產品牌拉開差距,中國品牌以品質創新引領國內平板電視市場。
大尺寸平板需求增速 07年成規模
調研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市場,消費者對37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選購比重為21%,而2006年一季度,這一比重已迅速上升到35%,大尺寸平板電視正表現出強勁的需求增長趨勢。在大規格平板電視市場份額中,海信占據優勢地位,海信液晶在37寸以上大尺寸平板電視市場比重達到20.8%,其他品牌。
從家電課題組消費者調研數據分析,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增速的態勢下,等離子電視份額迅速下滑,寄望于等離子市場發展的松下、三星、日立等日韓品牌在中國市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陸刃波同時表示,預計到2007年中期,中國平板電視市場37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電視需求比重接近50%,進入規模發展階段,等離子電視能否守住20%的固有市場份額值得期待。
超薄化需求引申“大平板”概念
家電課題組專家指出,中國彩電市場正處在產品更新換代的時期,由于地域消費習慣、經濟發展水平、娛樂消費環境等因素的差異導致電視機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外形超薄化的產品趨向也使得傳統彩電不斷改進舊有的產品形態。部分國產品牌移植高端平板電視的圖像處理技術,應用到高端的CRT系列彩電更加提升了超薄CRT市場競爭力。2005年,海信率先將1080P高清技術應用到超薄CRT產品上,并保持了連續市場占有率;廈華移植了“微晶神畫”技術,并將平板電視外觀的設計理念應用到數字CRT當中,在2006年一季度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收效。長虹實現“雙倍素”處理器與超薄CRT的結合,推動了超薄CRT在中國市場的普及。
把液晶、等離子、超薄CRT、背投電視等定義為廣義的“大平板”概念,是對現今國內彩電消費市場多元化、多層次化產品需求的概括。并且隨著顯像技術的創新和開發,將會有更多形態的超薄化顯示終端。
傳統價格戰升格品質競爭
從大的市場反應來看,價格仍然是策動市場需求潛力的為敏感的因素和手段,但當價格因素引導消費者關注市場之后,理性消費會逐漸增強,注意力轉向產品品質、服務以及功能需求方面。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表示,從消費者調研數據來看,國內品牌在性能價格比與售后服務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也獲得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平板電視品質的認可,諸多因素確立了國內品牌在平板電視市場的主導地位。2006年,國產品牌步入品質創新階段:廈華在平板電視畫質方面的卓越表現繼續贏得消費市場認可;長虹以平板電視“量子芯”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國產品牌平板電視產品品質的大幅提升;海信則在強化工業設計創新與工藝實現方面尋找到突破口。
平板電視競爭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綜合資源優勢的競爭,這種優勢包括幾個方面: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高效的市場運營、運作,不斷創新、完善的服務體系保障。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規模必然有大的突破,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是競爭關鍵,高品質、高性價比與優質服務體現綜合競爭優勢。
平板電視競爭格局初顯 國外與國產品牌拉開差距
更新時間: 2006-04-21 17:36:11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