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科技巨頭惠普(Hewlett-Packard)周四表示,已就“電話門”事件同《紐約時報》及三名《商業周刊》記者達成了和解協議,但沒有透露和解協議的涉資金額。2006年9月期間,有媒體報道稱,惠普董事會采用不正當手段竊取董事會成員及外部記者的通話記錄,從而引發了的惠普“電話門”事件,隨后《紐約時報》和三名《商業周刊》記者對惠普提起法律訴訟,稱惠普涉嫌侵犯該報及記者的隱私權。
惠普“電話門”事件的大致起因是,2005年1月,惠普董事會希望查出是哪位董事會成員對外走漏了惠普前CEO兼董事長卡莉·費奧瑞娜(Carly Fiorina)即將辭職的消息,但一直沒能取得實質進展。到了2006年初,惠普董事會決定將調查任務交給外部私人調查公司,而該調查公司采用了存在爭議的“pretexting”技術,以從電話公司收集惠普董事會成員及記者的私人電話記錄,并對他們展開直接監控;此外,私人偵探還曾向一名記者發去含有跟蹤軟件的虛假文檔,但記者沒有上當。
上述活動2006年9月被媒體曝光后,立即引發了轟動一時的惠普“電話門”事件。隨后不但美國司法機構介入調查,時任惠普董事長的帕特麗夏·鄧恩(Patricia Dunn)及多名高管也因此引咎辭職。在惠普獲取的電話記錄中,涉及《商業周刊》三名記者:本·埃爾金(Ben Elgin)、皮特·巴羅斯( Peter Burrows)和羅杰·克羅基特(Roger Crockett);以及《紐約時報》記者約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和其妻子萊斯莉·馬爾科夫(LeslieMarkoff)。
惠普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對能達成上述和解協議感到高興。《紐約時報》也在一份聲明中稱,將把所獲和解資金捐贈給數家機構,其中包括非政府機構“報道調查中心”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聞學研究中心。三名《商業周刊》記者也表示,將把部分和解金捐贈給慈善機構。
但惠普仍未就電話門事件與其他一些記者達成和解協議,這些原告記者來自CNet科技網站(3名)和美聯社(1名),另加一名CNet記者的家屬。惠普電話門事件發生后,美國司法機構曾介入調查;2006年12月,惠普就電話門事件民事訴訟部分與加州檢察部門達成和解協議,并為此支付1450萬美元和解金。
惠普就電話門事件同紐約時報及商刊記者和解
更新時間: 2008-02-18 11:03:1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