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針對牙膏、寵物食品、輪胎、玩具等中國產品的召回事件頻頻發生,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各方人士紛紛建言獻策。近日,在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四海論道:‘相信中國,相信中國制造’”論壇一站香港站上,海爾、美的、康佳、格蘭仕等中國制造業巨頭們紛紛指出品牌、創新、質量及社會責任等是中國制造業贏得尊重的必須條件。而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卻提出,關鍵在‘渠道’二字,“中國制造只有真正覆蓋到全球每一位消費者,讓他們對中國制造更加了解,才會更加尊重中國制造。”
在論壇現場,張近東進行了題為《世界在中國制造 中國為世界制造》的精彩演講,他從“中國渠道眼中的中國制造”這一獨特角度,結合自身17年來的家電銷售經驗,全面剖析了中國制造的騰飛根源、中國制造對于世界市場的巨大價值以及中國制造未來的發展方向。他用“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技術和產品的進步,從簡單到多樣、從粗放到精益、從傳統到時尚;資本和市場的拓展,從區域到全國、從國外到國內、從中國到國際。”這三個方面概括了中國家電制造業近30年來的發展歷程,并用“早主要經營進口家電”到“現在銷售的家電產品基本都是在中國制造”來形象地展示中國制造所取得的成就,而“中國制造全球超過1/3的家電產品,生產了全球彩電中的50%、手機的50%、空調的70%、微波爐接近”這一組數據則向外界表現了中國家電制造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張近東在演講里提到一個同時代的中國人感同身受的例子:‘20年前,買一臺21寸的電視,要花4000元人民幣,是一個工薪人士4、5年的工資;現在,買一臺32寸的電視,只需要一個工薪人士1、2個月的收入。’張近東表示,正是由于中外家電制造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辛勤努力,家電產品正在由品轉變為普通消費品,與此同時,中國家電制造業通過渠道,面向全球市場,降低了世界各地消費者的經濟支出,提高了生活質量,中國制造造福了全球市場,其中渠道的作用毋庸置疑。
張近東:中國制造要贏得尊重 關鍵在渠道
更新時間: 2007-12-26 09:08:4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