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界與科技界跨業結盟,是胡亂搭配還是完美絕配?
這兩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日前聚集在波士頓的當代藝術學會(ICA),參加由意大利非營利組織Moda e Technologia舉辦的一場促進時尚圈與科技業交流的會議。出席代表都來頭不小,包括Linden Labs、麻省理工學院(MIT)、Dolce & Gabbana、MaxMara,以及意大利制片家Giacomo Faenza。
流行時尚與科技界跨業合作,顯然讓雙方互蒙其利。諸如第二人生(Second Life)或我的虛擬模特兒(My Virtual Model)等地,都是時尚業可利用來宣傳自家品牌流行服飾的虛擬伸展臺。相對地,把時尚業引進Web 2.0世界、虛擬世界以及科技相關產品,則可吸引以往不太注意這類科技的主流購物者。
但這場會議本身凸顯時尚業與科技業的基本差異:一方熟練地用筆記本電腦作報告,另一方上臺發言時則需要一些技術支持。
率先采用移動電話、鈴聲和屏幕桌布等數字媒體營銷方式的Dolce & Gabbana,可說是時尚界中善于利用因特網提升品牌形象、開辟新營收來源的一家公司。
但就連D&G自己的數字營銷主管都表示,很難說服一些商家相信,有必要在虛擬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為虛擬個人圖像(avatar)制作產品。D&G媒體互動經理Dennis Valle說,數字化是一大改變,需要對整個流行服飾業界解說全新的一套術語及上下文。
流行服飾廠商平常都靠自己的服飾自我宣傳,并借實地與民眾交談作市場調查。
但Valle說:廣告游戲(Advergame)、娛樂、新聞式廣告(advertorial)以及紀實戲劇(docudrama),都是新名詞,企業以后會經常用得到。感知營銷(Sensorial marketing),一種認識消費者行為、思想和意愿的方法,可能轉化為另一種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方法。
被問到消費者付多少錢使用個人圖像時,個人圖像制作網站My Virtual Model的總裁兼創辦人Louise Guay說,付費的不是使用者,而是由營銷品牌的公司支付。My Virtual Model的網站把品牌服飾納入圖像的制作。
Linden Labs商業發展與學術計劃總監John Lester表示,第二人生采取的商業模式,有如把游戲中的島嶼和場所當作代管網站(hosted Web sites)經營,而玩家則是可免費瀏覽網絡的使用者。
但提到流行服飾,Lester就不那么精通了。他以幻燈片解說使用者如何把服飾配件納入第二人生的個人圖像,但在他提到甚至能復制衣著,讓好朋友穿得一模一樣時,卻引起臺下一陣竊笑聲。
Lester沉著地講出重點:你在第二人生里做的,都保有知識產權。我們社區的兩性平衡度較高,使用者年齡的中位數是35歲,而且滿國際化的,有七成使用者在美國境外。
而且,第二人生里已有許多能充分展現流行服飾的場景,包括燈光效果、夜總會、舞池,甚至還有一本可謂Vogue虛擬版的Second Style雜志。這本虛擬雜志的發行商賣廣告賺錢,刊登的廣告琳瑯滿目,不但有零售商兜售圖像服飾,還有賣虛擬鼻子、嘴唇、頭發等虛擬人體部位的。
而這些是現實伸展臺上看不到的。
科技與時尚界跨業結盟 胡亂搭配或是完美絕配
更新時間: 2007-12-12 13:12:2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