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外資家電股,合肥三洋(600983)在家電行業顯得比較另類,公司一直堅守高端洗衣機和微波爐市場,并在全行業中保持著令人羨慕的接近50%的毛利率。但是,合肥三洋同樣面臨市場占有率偏低,產能急需擴張的難題。
公司能否抓住國內滾筒洗衣機快速發展的機遇擴大產能,進而成為日本三洋電機在華的白電生產基地,也因此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不過,對于如今身陷財務困境、在華戰略搖擺不定的日本三洋電機而言,合肥三洋的愿望能否實現并不確定。或者說,合肥三洋的前途要等待三洋電機的重組方高盛在中國家電棋盤上落子布局。
“兩步走”擴大產能
合肥三洋有關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就承接洗衣機產能的問題與日本三洋電機進行交涉,希望能夠達成雙贏協議,不僅要實現產能的擴張,更要實現利潤的增加。”
據悉,合肥三洋為了承接日本三洋電機的產能,可能會選擇“兩步走”戰略。
首先是爭取獲得三洋電機在日本市場以外的洗衣機訂單。目前三洋電機在越南和中國內地有很多洗衣機OEM廠商,合肥三洋如果能夠承接這部分洗衣機訂單,將會把自己打造成三洋電機的出口基地,并獲得提升產能、擴大規模的捷徑。
記者在美的電器合肥冰洗工業園也看到,美的電器正在為三洋代工生產雙筒洗衣機。目前,三洋電機在中國有40多家獨資合資廠商,其中家電產品制造商大概有七八家,比如洗碗機就選擇了讓蘇州三洋生產。而獲得這些廠商手中的訂單,則成為了合肥三洋當前爭取的目標。
第二步,在整合三洋電機上述產能的基礎上,如果做得好,則爭取其開放日本本地市場,將日本工廠關掉。這兩步實現后,合肥三洋將在現有產能上實現翻番。
合肥三洋董秘方斌表示,目前公司年產能大概在60萬臺左右,按照現在的市場銷售情況,老產區已經完全無法滿足需求。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合肥三洋產業規劃中,將投巨資興建一個洗衣機產能達100萬臺的大型工業園,以解決目前的產能瓶頸。
產能瓶頸待突破
合肥三洋主要產品是“三洋”品牌中洗衣機,公司一直堅持開拓高端市場,其洗衣機產品毛利率在同行業中。
公司半年報顯示,洗衣機產品毛利率達到47.97%,而國內家電企業洗衣機毛利率一般都在20%左右。可資對比的是,同期小天鵝(000418)洗衣機毛利率為20.98%,美的電器則為20%。
2007年,公司制定了銷售波輪洗衣機50.8萬臺,滾筒洗衣機1.08萬臺的目標,受益于今年冰洗市場的火暴,實現這樣的目標并不困難。
“今年滾筒洗衣機的快速增長出人意料。”合肥三洋董秘方斌告訴記者,“滾筒洗衣機雖然在整個洗衣機市場中數量不大,國內年銷售量大概在200萬臺左右,但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盡管產品盈利能力強勁,但合肥三洋也面臨著產能瓶頸的制約。今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2.8億元,其中洗衣機產品收入為2.53億元,與家電行業其他上市公司比較起來,合肥三洋產能不足、規模偏小的劣勢十分明顯。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洗衣機行業老大海爾電器(1169.HK)洗衣機業務收入為28.88億港元,整整是合肥三洋的10倍。海爾電器僅滾筒洗衣機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即達到7.29億港元。而隨著海爾電器年產能100萬臺重慶工廠的投產,公司洗衣機產能將達到800萬臺。小天鵝洗衣機業務主營收入為12.8億元,2007年新進入冰洗行業的美的電器,其洗衣機業務上半年收入則為6.55億元。
行業研究員指出,合肥三洋產品主要集中在高端洗衣機和微波爐領域,產品結構較為單一,與國內其他家電公司相比,規模較小,產品也比較單一。
合肥三洋目前僅生產“三洋”品牌的高端洗衣機和微波爐,并且其銷售也僅限于國內市場,這樣對公司長遠發展構成了十分明顯的制約。
根據合肥三洋與三洋電機簽訂的技術引進合同和商標使用合同,合肥三洋引進滾筒式洗滌烘干機技術,首先要支付1000萬日元的技術入門費。在生產前5年內按凈出廠價的2.5%支付技術使用費。同時,三洋電機將“三洋”和“SANYO”注冊商標,給予合肥三洋根據技術引進合同生產的全自動洗衣機和微波爐上非獨占性無償使用,并將按其凈銷售收入的0.5%支付商標使用費。使用期限為十年,合同期滿可延期。2006年度合肥三洋計提的技術使用費為38.6萬元,商標使用費為8.6萬元。
研究員指出,對商標不具獨占性制約了公司的銷售,由于直接面向終用戶的宣傳可能為他人作嫁衣,合肥三洋不得不依靠銷售渠道和商家進行宣傳,這也同時帶來了銷售成本的高昂。
三洋重整帶來機遇
在2006年10月上旬,以高盛為首的戰略投資者進入日本三洋電機后,曾對其總部戰略進行了新的規劃,在中國市場的規劃曾有多種動議:1、將在華全部白色家電基地都納入合肥三洋平臺;2、將合肥三洋作為三洋全球洗衣機業務的總基地;3、跟隨日本本土的白色家電戰略調整,而重新定位合肥三洋。
目前,榮事達集團持股比例為33.57%,為合肥三洋大股東,但三洋電機方面的持股比例與榮事達集團十分接近,為29.51%。1994年合肥三洋成立時,榮事達集團持股45%,三洋電機及控股公司合計持有50%,三洋電機有控股權。1999年公司變更為股份公司時,三洋電機等向榮事達集團轉讓股權,榮事達集團才獲得控股權。
市場一直有三洋電機方面謀求合肥三洋控股權的傳聞,有行業研究員甚至預計三洋電機將在2007年內取得控股權,進而對合肥三洋注入產能產生更大的動力。
國泰君安研究員王稹認為,目前合肥三洋的主要技術來自于對三洋電機洗衣機和微波爐技術的引進吸收,這種技術優勢是合肥三洋在國內高端洗衣機市場具備較強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如果三洋電機獲得合肥三洋的控股權,其向合肥三洋進一步注入先進技術的動能將更強。
無論是三洋電機向合肥三洋轉移洗衣機產能,或者是增持合肥三洋,具有決定權的是目前控制三洋電機命運的高盛、三井住友和大和證券SMBC三家戰略投資者。在迫使三洋創始人井植家族退出董事會后,三家戰略投資者開始全面主導三洋電機的重組。
有知情人士稱,對于目前的三洋電機而言,洗衣機業務已經形同雞肋。三洋電機在洗衣機行業至今仍擁有強的技術優勢,是其引以為傲的業務,但是,陷入困境的三洋電機已經不復當年的榮光。
業內人士認為,就高盛等戰略投資者對三洋電機的重組方式來看,其洗衣機業務或許遲早要對外出售。
2006年10月,三洋電機將其的冰箱工廠——泰國工廠轉讓給海爾集團,所有冰箱生產也已委托給海爾。
今年7月,三洋電機將其在中國的獨資企業青島三洋電機有限公司股權以4350萬元價格轉讓給海立股份(600619)。青島三洋成立于2002年5月,現生產能力為年產120萬臺變頻和定速冰箱用壓縮機。轉讓青島三洋,意味著日本三洋電機完全退出了冰箱領域。
“冰箱與洗衣機是相關性很強的白電業務,出售冰箱業務后,下一步就要處理洗衣機業務了。”業內人士分析道。
高盛的家電布局
這對于一直期望擴大產能的合肥三洋而言,將是很好的機遇,但終的決定都得由日本三洋電機來決定,或者說得由高盛主導的重組方來決定。
事實上,高盛對中國的白電行業非常關注。2006年11月,高盛與國內白電巨頭美的電器達成協議,高盛擬出資71664.2萬元認購美的電器增發的7559.5萬股股份,占美的電器非公開發行后股份的10.71%。
美的電器目前是國內僅次于海爾的白電企業,更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電器同時還和合肥三洋大股東榮事達集團在冰洗產業有著很深的合作關系。雙方成立的美的榮事達合資公司,主要生產冰箱、洗衣機,總資產近20億元,是對榮事達集團利潤貢獻的合資公司。
此外,三洋電機目前還是大冷股份(000530)第二大股東,持有其10%股份,該公司是國內的工業制冷設備制造商。雙方在制冷行業展開了比較廣泛的合作,大冷股份參股公司包括大連三洋壓縮機、大連三洋冷鏈、大連三洋空調機、沈陽三洋空調等。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盛等三家公司入主三洋電機后,考慮到三洋電機在中國家電行業多年的耕耘,應該重新審視高盛在國內家電行業的投資行為。
這樣一來,在國內白電行業,高盛在成為美的電器第二大股東的同時,將通過三洋電機同時成為大冷股份、合肥三洋的第二大股東。
“現在回頭來看,高盛當時投資美的電器或許頗有深意,獲批之后,高盛將同時對國內白電行業三家上市公司具有相當影響力,如果高盛使出擅長的產業整合高招,國內白電行業或許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坊間傳聞稱,如果順利,高盛會把三家公司的家電資產進行整合,并終完成將這些資產打包出售的計劃。
然而,2007年8月,高盛入股美的電器被否決。無緣美的電器,意味著高盛整合中國白電產業的設想遭遇挫折。而這對合肥三洋來說,是否意味著已經規劃好了命運,將面臨改變軌跡呢?
合肥三洋 未來整合閃動高盛身影
更新時間: 2007-12-05 16:27:03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