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熱熱鬧鬧的三季報發布終于告一段落,國內彩電企業也紛紛交出了亮麗的業績報告。但是,在這些火紅的三季報出爐的同時,業內專家和投資者卻深感憂慮。彩電業面臨著外資強敵的步步緊逼,國內彩電巨頭卻心有旁騖。這些“不務正業”的現象,令市場開始懷疑他們的未來。
彩電企業心有旁騖
“康佳原來公告調集4.5億元打新股,我已持保留態度;這次又宣布進入地產業,我就徹底喪失信心了。”昨天,某投資機構人士這樣對記者表示。此前,他持有1.2萬股深康佳A,但在康佳10月31日公布第三季的財報當天,他卻全部出清,原因很簡單:康佳開始不專注主業。
根據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康佳凈利潤同比大漲51%,接近1320萬元。但業績大漲原因并非彩電主業的業績大漲,而是由于“公司取得新股投資收益,及按新會計準則規定對去年同期未彌補子公司虧損項目進行調整所致”。換言之,業績大漲來自資本市場的“打新股”收益。
今年8月30日,康佳曾公告,把打新股的資金額度由原來3億元提高至不超過4.5億元。此次三季報披露,其近期曾參與了中國遠洋、建設銀行、中國神華等新股的申購。今年前9個月,康佳投資收益累計近365萬元。
截至9月30日,康佳仍持有ST秋林、建設銀行、中國神華、中信證券、萬科A、西部礦業、北京銀行、中海油服、三聯商社、中國遠洋10只股票,賬面總市值近3422萬元。
三季報發布時,康佳又宣布,將成立地產公司進軍地產業。康佳集團秘書處吳永軍透露,康佳進軍房地產已研究了一年。
實際上,不只是康佳“不務正業”。因資金緊缺而計劃融資的TCL,不知從何處調出10億元“閑置資金”參與打新股;海爾在地產業聲音也很大,張瑞敏10月初挖角國內地產巨頭上實原盧鏗,執掌海爾地產;海信電器也動用不超過2.65億元投身股市。
主營業務形勢嚴峻
在國泰君安家電分析師王縝看來,以A股牛市市場狀況看,彩電巨頭把結余資金投進“二級市場”無可厚非。不過,在亮麗業績背后,潛在的市場危機正向中國彩電業撲面襲來。國美電器常務副總裁王俊洲透露,今年國慶黃金周,國產彩電巨頭跌出國美銷售前五,三星、索尼、夏普、松下和飛利浦五大外資巨頭包攬前五,前10名外資品牌占了7個。
王俊洲說,去年黃金周,國美彩電銷售前五名為海信、創維、長虹、三星和TCL,2005年則為創維、海信、長虹、TCL和松下。從“五占其四”到“跌出前五”,國產彩電巨頭失去的又豈止是份額?
在10月下旬的國美峰會上,國美簽下325億元的彩電訂單,外資品牌三星、索尼和松下均以28億元占據前三名,國產彩電巨頭盡處下風。
信息產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生產的918萬臺液晶電視中,國產五巨頭TCL、海信、創維、長虹和康佳只生產269萬臺,約合30%份額,其余全部為外資巨頭和臺資企業。
放眼全球市場,中國彩電巨頭的劣勢也在悄然擴大:雖然不止一家中國巨頭號稱已進入全球彩電業前三,但嚴峻的事實是,三星今年平板電視銷量目標為1200萬臺,而中國五大彩電巨頭的銷售目標總和也不過500萬臺左右。
機構投資者選擇出逃
當中國彩電巨頭尚得意于新股投資的資本盛宴時,資本市場危機卻已悄然籠罩。包括基金、社保、QFII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紛紛唱空彩電類上市公司,甚至以出逃表明態度。
TCL今年前三季度純利大漲4.4倍,卻失去了機構投資者的信心。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包括基金、社保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從TCL出逃。當深成指從4月中旬至今大漲90%時,失去機構支持的TCL股價卻已跌回4月中旬水平。今年上半年,TCL還是國內上市公司中“困境反轉”的典范。機構投資者、二季度分別持TCL流通股的3.91%和1.11%。
同樣,半年報中還是康佳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泰和、豐和、嘉實成長3家基金,第三季度也從康佳出逃,僅剩嘉實策略增長一家基金,但也減倉近62萬股。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念春認為,目前彩電行業處于產業調整的艱難境地,國產品牌在產業鏈上游不具備優勢,平板彩電的毛利也逐漸減少,“投資”大于“主營業務”的情況很難避免,但這對上市企業來說不是長久之計。
彩電巨頭集體“不務正業”
更新時間: 2007-11-05 15:44:2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