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占了銷量前六強
根據中怡康公布的數據,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外資品牌占據了全國多個重點城市的平板電視銷售排行榜的前六強,這前6名依次為索尼、三星、夏普、飛利浦、東芝、LG,而往年名列前茅的海信、創維、TCL、康佳等4家國產品牌在今年“十一”期間的市場占有率卻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僅依次位于前十強的后四位,長虹、海爾、廈華等國產品牌則名列“前十強”之外。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十一”期間國產品牌平板電視銷售額與外資品牌銷售額之比約為3∶7。
外資平板開打價格戰
黃金周向來是彩電廠家大打“價格戰”的時刻,2007年這一情況仍在繼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今年率先發動價格戰,并且降價幅度的竟然是外資品牌,而不是往年的國產廠家。
今年“十一”期間,價格下調幅度的是索尼和松下兩大外資品牌,索尼的BRAVIA液晶電視和松下的VIERA等離子電視的價格紛紛“跳水”,索尼40V300A從原本12000元降至8000元,松下42PV70C也從12000元降至8000元,降價幅度均高達4000元。此外,夏普AQU?OS系列的G7、B7等舊機型平均降幅2000至3000元,三星M8和R8系列的降幅也在1000至2000元。業內人士表示,經過這輪降價后,外資品牌和國產品牌的價位已經基本相當,長期以來國產品牌對外資品牌保有的明顯價格優勢幾乎消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表示,外資品牌掌握著上游面板資源,這意味著即使整機方面利潤下滑,外資依然能夠通過上游領域的巨額盈利主導整個平板產業。
國產品牌備受擠壓
“目前國產平板受到多方面的打擊,一方面外資品牌在保有其固有的高端產品利潤的情況下,通過大幅降價、甚至不惜虧本銷售的方式,把觸角伸向國產品牌賴以生存的中低端市場;另一方面,國內的某些家電連鎖在這過程中,充當了徹底的幫兇角色。”某國產廠家深圳分公司負責人在分析目前面臨困境的原因時說道。
實際上,近期一些大型專業連鎖在采購平板電視時向外資品牌傾斜的趨勢相當明顯,有部分連鎖甚至只采購外資品牌,完全拒絕和放棄了國產平板品牌,對國產企業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輸在品牌認可度低
“國產平板在產品質量和售后保障等方面,完全不輸于外資品牌。”某國產廠家市場部經理說道。國產平板產品相對于外資企業的一個巨大劣勢,就是品牌認可度低。深圳各大賣場中人氣的總是外資品牌,年輕人追逐時尚,或是“面子”工程,買外資的比重明顯更大,而家庭如果換電視,18歲以上孩子的建議往往會左右家長購買外資產品。
在這種情形下,一旦外資發力中低端市場,開始大打價格戰,并且價格戰的力度甚至大于國產品牌,國產品牌必然面臨巨大壓力。
不過,外資品牌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一級市場,而平板電視的競爭陣地很快就會擴散到二、三、四級市場,外資品牌在中小城市的銷售渠道上遠不及國產品牌健全,并且外資品牌也不可能長期地大范圍犧牲利潤降價促銷。屆時,國產平板電視將有望上演“農村包圍城市”,并逐步收復陣地。
外資平板開打價格戰
更新時間: 2007-10-30 13:19:2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