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是1款系統的心臟部分,所有功能的達成幾乎都要依靠處理器,而在嵌入式系統方面,由于針對的應用層次較為較為狹窄,因此更要在效能、功耗與成本等變量進行多方考慮,其中,授權方案更是影響到廠商進行開發時的成本與產品上市時程,因此更需要審慎面對。
在各種嵌入式應用當中,總缺不了1或多個處理器核心來統籌整個系統的運作,但是處理器核心的架構復雜,相關的設計概念必須有多年累積的技術實力才有辦法實現,以目前生產代工型態至上的企業觀念中,自力進行處理器的開發不啻是吃力又不討好的工作,不僅無法帶來立即的營收,開發過程所需耗費的龐大資金更有可能導致公司的虧損,因此諸如臺灣廠商等代工重鎮皆在此領域的開發多所保留,也因此帶給了純IP授權(沒有晶圓廠,也不生產芯片,僅以電路設計架構等純粹智能財產授權營利的公司)處理器公司非常大的商機。
處理器IP授權(License)的型態行之有年 近來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挑戰
IP的定義為:預先設計的電路模塊架構,可用于制造完整的半導體組件。過去IP提供廠商大多僅針對特定應用范圍提供IP授權,比如說通用處理器、MCU核心、甚至顯示核心等,少有單家廠商提供多種不同類型IP服務的案例。但是隨著嵌入式應用的多元化,終端產品設計所需要的功能模塊也逐漸趨于復雜,單純的功能應用已經明顯不敷使用。
以數字電視為例,除了處理器核心以外,還需要包括視訊?音訊譯碼IP、訊號轉換IP、諸如卡片閱讀機、HDCP加密解密系統的IP、圖形接口、實時操作系統、通用標準界面(包括USB、輸出入接口等),廠商要同時獲得這些IP不不是見容易的是,加上特定市場領導廠商保留自有IP,僅生產配套芯片提供給廠商選用,處理器IP比重越來越不明顯。
動蕩的處理器IP時代 嵌入式CPU的IP授權與發展分析
更新時間: 2007-10-17 17:26:4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