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獲悉,自05年起,上海市場上平板電視的銷量上升了6倍,但國產本土品牌與“洋品牌”的市場份額之比由原來的6:4下降為當前的4:6。協會秘書長韓建華表示,這與合資平板品牌近年來頻繁發起的價格戰有關,國產品牌應通過奧運會的機會重奪市場份額。
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上海銷售平板電視計29萬臺,預計全年可達50萬臺,預計較去年同期增長70%。05年起,各規格系列的平均單價下降了70%。近的市場監控顯示,索尼、三星等“洋品牌”的市場份額已超過國產品牌,占到總銷售額的近6成。信產部日前公布的1-7月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報告也顯示,外資品牌平板電視份額超過50%。
韓建華表示,由于各產品的芯片等軟技術應用及顯示屏等顯示硬件的選配是同質的,本土品牌與合資品牌在技術上處于同一起跑線。目前的市場被動局面與國產品牌初的“短視”有關。我國彩電業由CRT向平板電視轉型之處,各國產平板為了爭奪市場,將產品定價壓到非常低的水平。而當合資品牌利用約35%的價格差進行國產品牌此前擅用的 “價格戰”時,國產品牌已沒有利潤空間進行還擊。
多家平板企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土品牌品牌知名度及產業鏈配套上與合資品牌仍有差距,如平板的部分核心技術至今仍掌握在國外少數幾家企業手中,國內的顯示屏資源也相對匱乏。此外,上海的消費習慣中,合資品牌一直具有更強的影響力。但國產品牌在特色營銷、功能開發和服務體系上均有優勢,08年奧運會將是本土品牌爭取市場增長的重要契機。
平板電視市場競爭激烈 奧運成國產品牌翻盤契機
更新時間: 2007-09-26 16:55:2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