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徐林昨日在參加《財經》論壇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企業債的規模至少將達到2000億元,樂觀一點可達到2000億至2500億元,直接融資總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
徐林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正出現由偏快向過熱轉變的趨勢。盡管貸款的增長仍是推動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但這兩年直接融資比重的上升,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間中國直接融資市場發展迅速。2006年直接融資(包括企業公開上市、增發和公司債、企業債發行)總額超過6000億元,占全部融資的比重超過了20%。今年前8個月直接融資的規模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徐林預計今年直接融資的規模有可能會超過1萬億元。
“這是好的趨勢,表明中國企業的融資結構在發生好的變化,但是對宏觀經濟管理來說,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挑戰。”徐林說,盡管央行、發改委、銀監會等政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但還不足以控制中國經濟增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他個人建議進一步放寬金融資本的管制,開放資本賬戶,使國內的金融資源和流動性在國際市場進行配置。徐林強調說,對外開放主要是資本賬戶開放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指市場準入。
徐林在談到外匯投資公司的掛牌日期時表示,此前曾有計劃定在9月份,但具體日期仍待國務院決定。發改委是否對該公司派駐董事,也要視未來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