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北,小產業?
在《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東北地區的概念有所擴大,范圍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蒙東地區)。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億。
但東北地區信息產業規模還較小,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總量僅占全行業的2%,與土地及人口的占比嚴重不相稱。據統計,2006年,東北三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971.69億元,工業增加值230.63億元,利潤總額65.77億元,稅金20.08億元。2006年,東北三省通信業務總量達到1303.3億元,同比增長25.1%,通信業務收入593.1億元,同比增長10.9%。
不過雖然小,東北信息產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司長莫瑋說,東北地區信息產業發展呈現兩方面特點:一是產業分布相對集中,在東北電子信息產業中,遼寧省銷售收入占東北三省的81.69%。信息產業不斷向大城市聚集。二是軟件、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醫療電子等與信息化和裝備制造業振興相關的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涌現出一批有競爭實力的產品和企業。
如何把東北地區信息產業做大?莫瑋強調,以基地和園區產業園區為載體,推進產業集聚。目前,東北地區有三個電子信息產業園,分別是國家(大連)電子元件產業園、國家(大連)視聽產品產業園和國家(長春)汽車電子產業園,同時,大連也是國家的軟件產業基地、軟件出口基地和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長春是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
在產業集聚的同時,大東北地區的合作與協調發展不可忽視。《規劃》提出:“建立區域協調互動機制,打破行政壁壘,加速要素資源合理流動,加強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動區域合作,促進協調發展。”此外,大東北第四極也要加強與內地及沿海的交流,主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并瞄準周邊國家的機遇,如日韓及俄羅斯。黑龍江省信息產業廳廳長孫談到,黑龍江省站在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前沿,加強中俄經貿合作已成為加快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這也為黑龍江省在信息產業開拓俄羅斯市場提供堅實基礎。他表示,俄羅斯信息產業基礎較薄弱,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俄羅斯前景看好。黑龍江正積極運作中俄信息產業園,把它打造成為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對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平臺。他特別提到,中俄信息產業園還需要與兄弟省市合作共同來打造。而大連的對日軟件外包則占據重要地位,吉林承接韓國游戲動漫產業轉移的力度也越來越大。
信息產業“舉重若輕”
東北地區是我國傳統工業基地,重裝備業底子厚,但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規劃》提出,把東北地區建設成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這給電子信息產業帶來哪些機遇?記者注意到,《規劃》在提到建設東北裝備制造業基地時,強調“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為突破口”,正是發揮信息技術倍增效應和信息產業“舉重若輕”作用的關鍵時刻。
圍繞“重”,同時依托現有產業基礎,東北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確定了自己的發展重點。莫瑋指出,今后,東北地區重點培育和引進專用集成電路、傳感器、光電子和電力電子器件等關鍵元器件產業,大力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產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外包,加快互聯網增值服務、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數字內容、數字電影制作和動漫網游等信息服務業發展。
遼寧省信息產業廳廳長李兵在談到發展重點時說:一是鼓勵開發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相關的嵌入式軟件,重點支持工業控制系統、生產自動化系統、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系統、數字化醫療設備、數字化金融設備、智能交通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等嵌入式軟件的開發和產業化。二是鼓勵開發與信息化建設相關的平臺軟件。三是鼓勵開發面向下一代互聯網和第三代移動通信支撐軟件和應用軟件。四是鼓勵開發面向物流業應用軟件。積極鼓勵發展信息服務業,重點支持網絡增值服務、系統集成與軟件外包服務、信息技術服務三大信息服務的發展。
黑龍江省信息產業廳廳長孫則提出,圍繞發展壯大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支柱產業,提高信息技術改造能力,加強各類公共服務與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設,推進信息化進程,以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吉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毛健說,以光電子、汽車電子和電力電子以及軟件外包等為突破口,吉林有信心走在東北振興的前列。
主導企業捷足先登
在《規劃》批準發布兩個月前,英特爾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建12英寸芯片生產線,但“先知先覺者”不只是英特爾。IBM、甲骨文等跨國企業也是聞風而動。據IBM沈陽分公司總經理吳曉非透露,2007年IBM在中國的業務重點是“深耕細作,成就客戶價值”,以此開拓東北區域市場。他表示,隨著“藍天碧海”計劃在東北地區的進一步深入開展,IBM將一系列全新的技術和服務培訓深入推廣到更多東北地區二、三級地縣,整個東北地區的IT以及服務專業隊伍將獲得為先進的技術知識和服務技能,從而為提升當地IT以及服務行業整體打下良好的基礎。
甲骨文公司政府事務及業務開發副總裁嚴旋則強調,鋼鐵、汽車制造、機器加工、機床,以及化工、礦山等傳統工業的改造,給像甲骨文這種全球企業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提供了極大的機遇。今年六月,甲骨文在大連成立了全球技術支持中心,顯示了東北地區在整個東北亞的重要戰略地位。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不甘落后。長虹、海信、海爾等相繼在東北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搶占橋頭堡。據了解,長春長虹工業園已啟動,首期建設規模為年產100萬臺CRT彩電、50萬臺平板電視、20萬臺汽車電子、50萬臺個人移動電視、30萬臺數字電視的生產能力。大連海爾工業園每年可生產100萬臺冰箱、100萬臺空調、300萬套工裝鈑金和注塑件。牡丹江康佳實業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達到年產60萬臺彩電、30多萬臺無氟冰箱的生產能力。坐落于遼寧省撫順市渾河北岸的遼寧海信現有2條彩色電視機生產線,2條噴涂線,其中1條為罩光漆噴涂線,10臺進口自動插件機,3臺注塑機,其中1臺4000克注塑成型機,2臺萬克注塑成型機,可以生產普通彩電和數字高清彩電,年生產電視機能力105萬臺。
不過一些企業表示,東北地區的產業配套條件與沿海地區存在較大差距,投資環境還有待改善,創新機制也需要變革。但他們相信,隨著《規劃》的出臺以及后續配套政策的細化,東北地區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