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8078865874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消費者訴英特爾售不合格產品

      更新時間: 2007-07-24 18:03:5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47

             本報6月19日關于“英特爾涉嫌長期在中國銷售無中文標志產品”的報道又有下文。《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從深圳消費者朱先生處了解到,在多次交涉無效的情況下,朱先生日前已正式向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起訴狀,要求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等被告收回原告所購產品,并返還全部購物款人民幣995元,并向原告及廣大消費者公開道歉。朱先生認為,“英特爾在中國銷售無中文標志的產品,只能按購買價格折成美元后退款”的做法,極深地損傷了原告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尊嚴,損害的不僅是個人尊嚴,更是國家的尊嚴。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此案,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昨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則表示,尚未收到訴狀。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獲得的深圳消費者朱先生遞交給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的民事起訴狀,朱先生是以“產品責任糾紛”為案由,將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列為被告,銷售英特爾產品的深圳市敖飛科技有限公司列為第二被告,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列為第三被告。朱先生列出了6項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三被告收回原告所購產品,并返還全部購物款人民幣995元;2、判令三被告賠償原告損失人民幣995元;3、判令三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人民幣188.80元(當前我國流通人民幣幣種面額總和);4、判令三被告向原告及廣大消費者公開道歉;5、判令三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6、判令三被告支付工商資料查詢打印費人民幣170元和郵寄費人民幣20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在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的審務公開欄目中沒有找到該案的開庭公告。
             消費者:英特爾為何在華知法犯法?
             朱先生在起訴英特爾的事實與理由中說,2007年5月9日下午,原告在被告二處購買英特爾賽揚系列331盒裝CPU。當晚在安裝過程中發現,該產品的包裝、產品標識、產品說明書及其他相關資料均為英文,而且安裝拆卸部分僅有圖示,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原告多次向英特爾的服務部門提出疑問,但該部門以非其職責范圍為由加以搪塞。5月14日,被告一、三的員工要求原告,將CPU拆卸以告知其序列號,或將主機寄至英特爾上海客戶支持中心,原告表示不解,并認為不具有建設性予以拒絕;5月18日,被告一、三的員工告知原告,其仍維持原方案,其他不予說明。原告通過英特爾服務中心確認,原告所購產品為英特爾盒裝,但被告一、三對其產品為何沒有中文標識一直不予解釋和回答。后多次溝通,被告一、三仍然回避其不合法標識的問題,只表示產品可以寄至上海服務中心,但只能按購買價格折成美元后退款。朱先生在起訴書中還表示,后因使用需要,在被告二處購買一英特爾主板,發現具有類似問題。而且對于上述產品,三被告均未提供三包憑證。
             朱先生表示,英特爾在中國銷售無中文標志的產品以及處理他的投訴的做法令人憤慨,在中國市場上銷售不合格產品,還強制性要求以美元退款,極深地損傷了原告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尊嚴。“損害的不僅是個人尊嚴,更是國家之尊嚴!”他說。
             因此,朱先生在起訴書中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產品生產、銷售活動,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而按照中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我國生產、銷售的產品都必須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所有產品標識所用文字都應當為規范的中文;使用漢語拼音或外文的,漢語拼音和外文應當小于相應中文。而且在中國境內的通用貨幣為人民幣,作為中國消費者有權要求用人民幣進行賠償。三被告作為正式注冊的法人,應當知曉中國的相關法律,為何知法犯法?為何故意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在中國市場銷售該類不合格產品長達近20年?”
             英特爾:尚未收到法院通知
             就消費者起訴英特爾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昨天致電英特爾公關總監張怡?女士詢問。
             張女士與該公司法律部核實后表示,目前他們尚未收到法院的通知。而就消費者起訴訟的重點即購買的英特爾產品均是,卻沒有中文說明和三包憑證的說法,張女士表示自己現在不在公司,對其中情況并不是很清楚,要晚點回公司了解情況后才能答復。
             但是,直至本報截稿仍未收到其任何回復。
             律師在線
             在華頻觸法律紅線 跨國公司亟需惡補中國法律
             劉春泉 律師
             又一的跨國企業巨頭在華遭遇公益訴訟———英特爾(中國)公司被消費者以產品標識無中文說明,且拒絕以人民幣退款為由告上法庭。這是中國消費者在小題大做嗎?英特爾是否真正違反中國法律了呢?
             先看看我國有無先例。據人民網報道,家樂福曾因所售水果與英文標示不符而被長寧法院判決敗訴,宜家也曾因收費系統不支持中文而被國內媒體曝光……看來,類似事情并非次。有的公司在類似事件發生后積極采取措施補救,挽回了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有的公司事發后不予理睬,結果往往被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給老百姓的感覺是,這些跨國大佬們根本不拿中國法律當回事兒。咱們國家現在講“和諧社會”,跨國公司的朋友們如果不能和消費者和諧相處,長此以往,恐怕會得不償失。
             產品不標注中文是否違反中國法律?答案是肯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四條規定:“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第十五條規定:“信息處理和信息技術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范和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且符合下列要求:(二)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由此可見,產品必須標識中文說明文字,這是中國法律對在華銷售產品的強制性要求。可惜很長時間以來,這些規定都沒有引起某些在華跨國公司的重視,不斷曝光的公益訴訟案例不僅暴露了這些企業的法律缺失,也影響了他們在華的商業形象。
             那么,不退人民幣而要折成美元退款是否違反中國法律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第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禁止損害人民幣和妨礙人民幣流通。”可見,人民幣作為中國法定貨幣,任何企業都不能拒絕其流通。在本土交易中拒絕使用人民幣是違法的。
             雖然囿于中國欠缺公益訴訟制度,這些公益訴訟案件不會給跨國公司帶來太大的經濟損失。可是,這些案件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消費者維權觀念的覺醒,也提醒跨國公司在華的經營行為,到了必須真正重視中國法律的專業性和復雜性的新階段了。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亚洲国产AV网址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99在线不卡 |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