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印度“軟件之都”班加羅爾工程師的薪資成本不斷上升,已促使至少一家硅谷初創企業關閉其印度工程中心,將有關崗位移回加州,以求節省資金。這對于正在和印度競爭的中國軟件行業是否是喜訊?
印度人力成本增長亞洲
據悉,來自美國的Like.com是一家專注搜索引擎公司,主要業務是利用圖像識別軟件在網絡上尋找圖片。
該公司宣布已經關閉了在印度的研發中心,因為其發現,一些印度高水平工程師的薪資已上漲到接近美國的水平。
美國企業從班加羅爾撤出至少表明了印度軟件外包的成本正在迅速增加。實際上,印度是2006年度亞洲薪酬增長的地區,增長率達到了11.3%。而在2004年印度軟件工程師的平均薪資還只是美國本土技術人員薪資的1/5,而目前已經達到美國技術人員薪資的60%。一些職位工程師的薪資已經和美國本土技術人員的薪資相差無幾。
與此同時,美國高科技業呼吁增加技術勞工的簽證名額也開始發揮作用。美國信息科技協會主席龐德說:“如果美國要在全球經濟內競爭,我們必須想辦法招攬全世界的人才。”目前美國發給高科技業人才的H-1B簽證人員的平均年薪已經從10萬美元降低到不到5萬美元,這有效降低了美國本土的人力成本。
從人力成本角度來看,美國高科技企業從印度撤退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不能笑得太早
但是,作為和印度競爭的中國軟件企業不能笑得太早。IT分析師秦川對記者表示:“中國在軟件、醫藥等領域,相對于印度來說還處于競爭劣勢。”
如果單從人力上看,實際上中國高科技人員的薪資漲幅也頗為驚人。在2006年,中國薪酬增長率達到了7.8%,在亞洲范圍僅次于印度。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技術人員的人力成本和印度相比并無優勢。
另外在人才儲備方面,印度也全面于中國。根據麥肯錫公司的數據,年輕的印度大學畢業生(擁有7年或7年以下工作經歷的人)的數量大約為1400萬。這相當于中國的1.5倍,美國的2倍。印度每年有高達250萬的信息技術、工程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畢業生,其中有65萬研究生和4000-6000名博士生。這些數據均遠超中國。
更為關鍵的是,印度在信息產業方面已經形成梯隊,成為世界信息工程業的重鎮。去年,信息技術產業對印度GDP的貢獻為4.8%。而印度軟件和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8%。
即使脫離了美國企業的外包,印度軟件完全有能力獨立發展。“從目前來看,Like.com因人力成本問題從印度撤退,僅是個案。中國科技企業不能笑得太早。”分析師秦川對記者表示。
薪資成本上升 Like.com關閉印研發中心
更新時間: 2007-07-05 09:48:4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