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軟件產業中,美國軟件產業的市場規模和競爭力在過去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處于霸主地位。繼美國之后,印度軟件產業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已經無可爭議地奪得了世界軟件產業的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中國和印度同屬于第三世界國家,原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發展軟件產業。但是,目前來說我國的軟件業已明顯落后于印度。2000年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額550億元人民幣(其中軟件銷售額230億元),約66億美元,約占當年世界軟件市場份額的1.12%,軟件產品出口約為4億美元。但這一數量僅為印度同期軟件出口額的10%,而且這一差距近年來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外向型的印度軟件產業
印度的軟件產業,由于國內需求有限,印度的軟件及服務企業將國際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屬于外向型的產業,以外包服務為主。自1980年起,印度的軟件出口到今天經歷了二十多年。現在其軟件與IT外包產業,面對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0%以上出口到美國,在其它英語國家市場上也占有重要位置。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關鍵10年之間,印度軟件業的年均增長率達45%,使印度成為軟件與IT外包產業大國。印度目前有軟件及服務企業近3000家,從業者超過50萬人,其前十家軟件及服務企業的人員規模多在萬人以上,的企業已逼近4萬人。企業盈利均在20%以上。
目前,印度在世界軟件行業的地位早已不容忽視。如果仍然認為印度軟件業的發展完全依賴于歐、美的外包訂單,實際上只看到了它的過去。面對未來,印度軟件業正整裝待發,向價值鏈上游進發。當前,印度的主要軟件企業已經成為在北美市場上多個應用領域中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一些印度公司與美國的主要咨詢公司在市場上形成正面競爭,他們積累了自己的經驗與核心技術,一些印度公司開始進入軟件產品市場。而在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印度公司積累的經驗被業界所公認。
印度軟件企業有幾個特點:一是客戶多為大型企業。印度軟件企業瞄準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場、歐洲市場,擁有一批像美國通用、波音那樣的大客戶。二是企業規模大。印度目前軟件公司中5000人以上的公司16家,10000人以上的公司6家,而且大多已走出國門。目前,印度軟件企業在歐美國家有上百家分支機構。三是發展速度快。一些大的軟件公司,人均產值近5萬美元、公司近萬人規模的基礎上仍能保持年均40%-70%的增長速度,印度軟件產業近5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56%。四是管理能力強。印度的幾家大軟件公司,其軟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高達96%以上,Wipro更是達到了99.3%,對時間、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非常強。
借鑒而不照搬
與印度軟件產業相比,中國軟件出口量相對較低,1999年為1.0%,到2006年僅為49億元,僅占全球市場3.55%。因此中國軟件產業在世界軟件產業中所占的比重較低。
在全球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分布中,印度市場和愛爾蘭占有比例,在全球軟件外包業務發包市場構成中,以美國和西歐為主。
印度的軟件出口主要是外包,其國內的市場需求非常小,而中國的軟件出口以嵌入式軟件為主,外包只是其中很小部分,且國內市場規模很大,潛力更大。從人才、基礎設施、高校數量、知識產權和專利等方面,印度都優于中國。
當然,近幾年中國的軟件出口和承攬IT外包業務額也迅速增長,特別是嵌入式軟件方面飛速發展。以大連華信為例,自2004年涉足車用嵌入式軟件領域。在為日本汽車電子軟件的開發過程中,經過兩年多的對日合作,積累了大量的車用電子產品技術和開發經驗。從項目委托開發,到技術消化吸收,再到目前產品的自主研發創新,實現了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的三步走戰略。目前大連華信已解決了基于Linux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微型嵌入式數據庫、混合動力協調控制等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嵌入式系統關鍵技術。隨著國際汽車制造廠商的轉移需求大幅增加,國內外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嵌入式系統產品需求旺盛,帶動了我國自主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嵌入式系統出口的發展。
印度經驗反思:借鑒而不照搬
更新時間: 2007-06-28 17:15:2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