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19日國家重拳調整2831項包括鋼鐵、紡織、化工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之后,下一個目標可能是家電類產品。昨天,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做出了上述表示。
“家電類產品是出口順差的主要制造者,遭遇出口退稅的調整是遲早的事。不過,這對家電企業并非滅頂之災,相反,競爭力強的企業可以從中獲益。”東方證券分析師張小嘎向早報記者分析道。
家電業“難逃此劫”
6月19日,財政部等部門再次調整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稅率,這是我國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對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也是歷年來動作的一次。不過,在這次關稅政策調整中,家電產業卻涉及得較少,記者在目錄中發現,僅有電風扇的出口退稅從13%下調到9%,而彩電、電冰箱等制造貿易順差的“大戶”卻“毫發未傷”。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本次出口退稅率調整中家電產品只涉及風扇,而家電上市公司現有業務中鮮有風扇出口業務,所以,此次下調出口退稅率基本不影響家電上市公司的出口業務。
但包括家電在內的機電產品是制造貿易順差的“大戶”。“綜合國內和國際市場來看,后期不排除進一步調整出口稅率政策的出臺,而且家電產品很有可能成為重要的調整對象。”“我的鋼鐵”分析師喜安指出。
大企業將受益
目前,除了平板電視享受17%的出口退稅優惠之外,包括普通家電、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大都為13%。對于下一輪可能調低家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的額度,業內尚未形成較為一致的看法。
不過,家電業畢竟不是高耗能產業,所以國家的調控政策不會過于嚴厲。東方證券分析師張小嘎認為,兩大原因決定即使下調出口退稅率,對整個產業未必造成特別大的傷害。“首先,家電出口的利潤豐厚。例如一臺空調,出廠價可能是2000元,但貿易商在國外的銷售價可能是2000美元,具有豐厚的價格彈性,稅率調整完全可以自行消化。”
“其次,這對中國家電業也未嘗不是一個‘清理門戶’的機會。”張小嘎稱,“目前中國家電產業集中度非常低,僅空調就有40多個品牌,實際上我覺得能夠形成三四個大的品牌就足夠了,大多數低端的缺少核心競爭力的廠家能被淘汰出局,整個中國家電產業都會從中受益。”
遭遇出口退稅率下調 家電企業“難逃此劫”
更新時間: 2007-06-28 17:14:4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