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強臺風襲擊后的蒼南,手機、固定電話……都被臺風切斷了,還有什么可以在狂風暴雨中傳遞信息?每一輛出租車上安裝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將成為真正的“風語者”。
日前,在本報一位通訊員的發起下,由蒼南縣眾多單位主辦的出租車防汛應急服務隊正式成立。
這也是次運用出租車車載GPS全球定位系統進行抗臺。
強臺風過后的寶貴經驗
2006年8月10日下午5點25分,臺風“桑美”在蒼南縣馬站鎮登陸,一個小時后,馬站與外界的一切聯絡都中斷了,小鎮成了一座“孤島”。臺風過后,許多戰斗在線的鄉鎮干部紛紛感嘆:“臺風登陸后又是停電,手機也無法充電,搶險救災時,又找不到足夠的車。”
蒼南人開始從損失中總結經驗。“近3年,我都參與了早報抗臺救災報道,也感受過聯絡中斷的痛苦。”此次出租車防汛應急服務隊主要發起人張炳鉤說,“‘桑美’過后,有次我坐出租車,忽然想到GPS的通訊功能完全可以用在抗臺上。”
這支應急服務隊以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搶險救災、快遞信息為宗旨,到昨天為止,已經有40多名的哥報名參加了,服務隊將終確定80位成員,在臺風來襲時,他們將被投放到各個鄉鎮,成為抗臺的“快速反應部隊”。
蒼南團縣委副書記曾玲艷告訴記者,目前,蒼南縣共有811輛運營出租車,的哥2000多名。人們更看重的是,所有出租車上都已安裝GPS定位系統,具有全天候、全覆蓋、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等特點,這對防汛應急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被扶起來的女強人想扶別人
李少紅,看似瘦弱的中年女子,很難想象她的宏達出租車公司,擁有400多輛出租車,在蒼南首屈一指。
“上世紀80年代,我在武漢經營兩個塑料編織廠。1988年,武漢發大水,當我從外地趕回時,兩個廠子已經成了一片廢墟。我次覺得,天災實在太可怕了。”李少紅回憶道。
“那時,每個朋友都趕來幫我。”李少紅說,“我就想,有我有能力時,一定也要去幫助別人。”所以在得知縣里要建一支出租車防汛應急服務隊時,李少紅馬上行動了。
李少紅通過GPS系統,給公司40多位的哥發出信息:“臺風過段時間就要來了,需要我們出力,大家看我們該怎么辦?”
聽了她的話,所有的駕駛員都自愿領了一份報名表,并立下一份“軍令狀”:“哪里有危險,我們就趕去哪里。”
抗洪老兵上陣抗臺
38歲的湖北漢子熊師傅,是這40多名的哥中的一位。在蒼南開了5年出租車,他對臺風也已經很熟悉了。“1998年那場的抗洪大戰,我是戰斗在大堤上的一個民兵,見過那陣勢。臺風來的時候,說不怕也不怕。”
去年“桑美”臺風時,熊師傅正是夜班司機。“晚上八九點后,風雨小一點了,我想這正是人們需要車的時候,就上路了。”凌晨4點,GPS上出現一條信息:錢庫鎮一位女士,在臺風中手臂被打斷,急需用車。“從龍港到錢庫,一路上全是被刮斷的電線桿,這一路足足走了兩個小時。”熊師傅說。
這回,熊師傅也義不容辭地成了一名志愿者:“以前我也參加過很多志愿者車隊活動。真碰上大臺風,只要自己小心,不硬拼,一定能安全完成任務。”
就這樣,短短幾天,這支應急服務隊便已成軍。
防汛指揮部如獲至寶
“蒼南地處浙南沿海,每年汛期易受臺風暴雨災害威脅,這一直是蒼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心腹之患。”蒼南縣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董大治告訴記者,“去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遭受臺風襲擊時,通訊、交通往往會受很大影響,受災地區甚至只能干巴巴地等待救援。”
這樣一支隊伍,也讓蒼南縣防汛指揮部如獲至寶。“,他們可以承擔傷員、物資的運送工作,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在運力不夠或交通損失嚴重時,小車可以發揮靈活機動的優勢;第二,每輛車上都裝有GPS,可以承擔災情定位工作,哪里有災情,直接準確定位,發出警報;第三,利用其快捷的通訊和交通,成為每個鄉鎮抗災救災的指揮車,再大的災情,我們都可以保持聯絡暢通。”
接下來,董大治也將為服務隊的駕駛員,專門開設講座,介紹氣象防汛常識、蒼南防汛的特點以及抗臺注意事項,使這支隊伍具備更強的戰斗力。
“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董大治一直難以抑制興奮之情,“我個人看,這甚至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國受自然災害影響嚴重的地方推廣。”
每位師傅的安全也要保障
如何使這些將冒著生命危險的駕駛員師傅,能夠得到安全的保障,也是所有人重視的。
“我們現在正在和保險公司談,準備為大家買保險,另一方面,公司和車主們,也將考慮為駕駛員補償一定的損失,決不能讓師傅們冒險又吃虧。”李少紅說。
蒼南縣運管所副所長陳培秋告訴記者:“臺風來臨時,我們也將通過GPS指揮臺,為大家實時發送臺風動向、地質災害發生點,還有實時路況,保證服務隊的安全,這也是我們能夠和應該為服務隊提供的服務。”
同時,蒼南縣各有關單位已經進行協商,將在防汛防旱指揮部以及交警大隊,設立GPS指揮臺,保障信息暢通,及時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