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3家彩電企業合建專利公司推遲
點評:此前筆者就曾經預計,彩電即使成立了專利公司,與美國先進制式委員會(ATSC)的專利談判結果也將不容樂觀,現在看來,彩電企業間由于各方利益不能協調,專利公司不知何時才能成立,弄不好,成立專利公司的夢想就要泡湯。如果內部問題都不能解決,無法一致對外,談判結果可想而知。
事件:長虹投資物流降成本
點評:家電已進入“微利時代”,而高額庫存一直是困擾家電企業的難題。物品存放在倉庫的時間越久,企業的利潤損失就越大。物流一直被看作是制造商有希望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環節,無論是蘇寧等大型家電連鎖還是其他家電制造商,都已建成或打算建成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長虹投資物流領域,順應了時代潮流,對于降低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將起到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事件:廈華預計:2006年度將出現虧損
點評:彩電領域“價格戰”年年在喊停,年年又打的異常火熱。平板電視利潤本已十分微薄,在加上頻繁開打“價格戰”,企業已是不堪重負,廈華2006年將出現虧損正是受彩電“價格戰”的拖累。“價格戰”究竟是迎合了市場需要,還是彩電企業的“一廂情愿”?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日趨理性,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價格戰”不可能成為企業制勝的法寶。惟今之計,企業只有注重產品質量,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實現由“價格戰”向“價值戰”的轉變,才能避免類似廈華情況的出現。
事件:永樂正式退市,國美收購永樂畫上句號
點評:持續了一年多的國美永樂并購案終于落下了帷幕。國美和永樂在一些地方門面的重疊導致的資源浪費、人事之間的融合等都還需要進一步整合,雙方的協同效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而家電也即將迎來一個新的商品銷售時期??春節,同時這也正是檢驗國美的時機。
事件:前員工揭露LG作坊翻新內幕
點評:LG在中國深陷“品牌危機”,不管報料人的報料是否屬實,LG要想消除翻新工廠報料的影響,只有用有力的事實說話。惟今之計,LG只能主動配合國家質量監督部門,對報料人所謂的“問題產品”進行檢測,用權威的報告還企業以清白。
事件:蘇寧啟動股權激勵計劃
點評: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當選2006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蘇寧股票在前段時間飆升、國美永樂并購案落下了帷幕、百思買在中國的家門店也正式開業,在這種種背景下,蘇寧啟動股權激勵計劃再次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話題自然與競爭分不開。筆者認為,未雨綢繆不是件壞事,說蘇寧啟動股權激勵計劃是追國美也好,防百思買也好,蘇寧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是我們值得欣慰和褒獎的。(文韜)
來源:中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