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和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大幅放量的前提下,我國彩電廠商 如何看待液晶面板的供求關系和價格?他們在采購液晶面板時主要考 慮哪些因素?我國企業應該如何抓住平板電視時代帶來的契機?本專 題特邀請國內彩電廠商的相關人士就上述問題華山論劍。
創維集團:選擇能保證需求的供應商
創維采購液晶面板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希望和供應商建立戰略合 作伙伴關系,提供深度支持,當然產品品質是我們考慮的重要指標, 創維會選擇在各個方面能保障我們需求的供應商。日本和韓國企業加 大采購我國臺灣省企業面板的力度不會影響后者對創維的供貨。因為 重要的是你和你的伙伴之間的支持力度如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絕 不是流于口號,合作伙伴之間還是有一些約束條款。創維應對市場供 求波動非常有信心。
康寧落戶北京,友達合并廣輝,京東方介入聚龍光電,奇美在廣 東佛山建LCM組裝廠等舉動跟全球液晶電視市場放量有關。如今,全 球電視市場競爭是一種很市場化的競爭,很多產能都轉移到中國,這 些都是很正常的市場發展。在我國內地開設的工廠具備小尺寸模組的 生產能力,目前主要是向大尺寸模組生產發展。上述舉措對于物流很 有好處。另外在技術上終端廠商也需要和供應商更好地合作,希望能 夠更早地介入生產過程。
創維將在深圳石巖湖建成總建筑面積達65萬平方米的平面顯示園。 目前期26.5萬平方米廠房已經落成,并有創維下屬的企業陸陸續 續遷入。完全建成以后這將是目前亞洲的平面顯示園,預計產能 將達到1000萬臺/年,期產能可以達到500萬臺/年。
目前,我國大陸彩電廠家都在探索各自在平板時代的業務模式和 發展道路。在平板電視時代,全球產業鏈更長,各家企業可以做自己 擅長的東西。除了核心技術之外,還有應用開發技術,中國廠商在 這方面的表現很。數字時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與世界同時起跑的 機會,我們必須要抓住機會,不然就會落伍。中國廠商要有開放的姿 態,要講合作下的競爭。
海信集團研發中心副主任劉衛東: 采購逐漸向我國臺灣省企業轉移
目前,海信與全球主要液晶電視面板廠---韓國三星、LPL, 我國臺灣省友達、奇美、廣輝,我國內地京東方、上廣電等均有合作。 公司采購主要以韓國面板為主,我國臺灣省面板的使用量也在逐漸增 加。我國臺灣面板企業由于在生產成本上的優勢,產品價格競爭力已 經超越韓國企業。
面對激烈的市場價格競爭壓力,包括海信在內的我國內地液晶電 視生產企業,液晶面板采購會逐漸向我國臺灣省傾斜,但韓國面板廠 在40英寸以上面板的優勢則是我國臺灣省面板廠暫時無法企及的。預 計我國內地電視廠商未來在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的采購比例會維持在1 ∶1左右。目前我國內地面板廠由于產品品種少,在電視面板市場所 占份額還很小。
海信采購的液晶面板尺寸包含15英寸到47英寸產品,目前以32英 寸以上中大尺寸為主,占全部采購量的60%以上。隨著上游面板廠高 代次面板線的投產,3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成本越來越低,大尺寸 液晶電視將成為主流。小尺寸液晶電視目前仍主要以20英寸產品為主。 主流尺寸越來越大,市場價格越來越低已成為液晶電視市場發展的規 律。
海信目前液晶電視產品內銷和出口比例大體相當,由于海信采取 訂單式生產,尺寸銷售比例和采購比例是一致的。隨著對國際市場的 開拓,出口液晶電視增長速度高于內銷增長速度,預計2006年出口比 重會超過內銷。
從2006年上半年來看,雖然液晶電視需求依然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上游液晶面板產能增長速度高于需求增長速度,受傳統淡旺季影響, 加之對世界杯市場預期過高,液晶面板庫存較多,明顯供大于求,導 致液晶面板采購價格持續大幅跌落,32英寸面板由年初的550美元已 經跌到現在的440美元,跌幅超過20%,而且還有繼續下跌的趨勢。
預計隨著需求旺季的到來,在第三季度面板價格會趨于平穩,供 求基本平衡。長期來看,隨著產能擴大,良率提高,液晶面板價格持 續走低是必然趨勢。 長虹物資部大宗物資采購處采購經理何: 三大因素決定采購方向32英寸以上是主流
各家主要液晶面板廠的產品長虹基本都在用。其中用量比較大 的是LPL、三星和奇美。京東方和上廣電的產品我們也在用,主要用15 英寸、20英寸和26英寸屏,雖然從價值量來看還比較較小,但是從數 量上來看已經占據較大比例。目前,長虹正在積極開發我國臺灣廠商 資源。從物流上來講,我國臺灣廠商的速度有待提高。但是隨著其在 祖國大陸建設模組廠等相關配套設施,到2007年物流方面可能會有較 大改善。此外,到2007年隨著我國臺灣廠商的配套更加完善,其產品 價格可能較韓國廠商更有優勢。
長虹在采購液晶面板時主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是服務,長 虹和對方的合作更多地考慮繼續合作的可能性,著眼于未來長期可靠 的合作;第二是速度,在產品線比較齊全的前提下,速度就很重要, 因為制造企業對交貨時間要求較高;第三是價格,在服務和速度相差 無幾時,自然會選購便宜的產品。
我認為今年液晶面板市場很難出現供應過于緊張的狀況。雖然2005 年底時供應一度非常緊張,但是由此說今年底也會緊張沒有充分的 依據。今年的供應緊張只會在某一時間點上出現,或者只能說是某一 "時刻"而不是"時期",而且強度要小于去年。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液晶面板的總體采購價格下降了20%,不過各 個尺寸不盡相同,有些尺寸的降幅超過20%,但是26英寸屏的降幅還 不到20%。不是說尺寸越大就降幅越大,主要是看各個尺寸產品之間 的關聯性。例如,37寸產品和40英寸產品關聯性較強,40英寸產品降 價的話37英寸產品將很快跟進;而32英寸產品降價時26英寸產品則不 見得會很快降價。
液晶面板的采購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今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擴 充很大。原先預計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容量將是去年的2.5倍,但 是實際上只有2倍左右。
今年四季度的需求增加,但是三季度投產的液晶面板新線也很多,因此價格還是會比較平衡,我認為價格從三季度中到三季度末會比較 平靜。但是就二季度和三季度來說,因為要為新投產的線擴大市場份 額,這一時期液晶面板廠的價格博弈很激烈,價格下降相當明顯,甚 至可能達到35%。
未來長虹的采購將更多向32寸及以上尺寸發展,目前公司也在做 46英寸和55英寸的產品。各家面板企業在做大尺寸面板方面各有千秋, 關鍵是成品率如何。由于成本率的原因,目前較小尺寸屏的1平方英 寸價格為0.9美元-1美元,46英寸屏為1.1美元-1.2美元,而更大尺寸 的55英寸屏則達到2美元以上。 海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采購經理江顯章: 2006年液晶面板市場整體供過于求
去年3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針對液晶面板行業的稅收優 惠政策,新政策實際只針對三家面板制造企業:京東方、SVA-NEC 和彩晶,新政策將會提高我國內地面板制造企業京東方、SVA-NEC 小尺寸面板在國內銷售的競爭力。2006年進口液晶面板的關稅為2.5%,相比2005年沒有變化。
海爾公司目前的小尺寸液晶面板采購以我國內地企業為主,大尺 寸以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為主。至于說未來液晶面板采購會有哪些變化 則要考慮產品品質、成本競爭力和物流服務。總的來說,我認為未來 我國內地彩電廠商在采購液晶面板的地區分布上將呈現以下特點:小 尺寸液晶面板采購轉到我國內地;大、中尺寸采購轉到我國臺灣省, 韓國會跟進;液晶面板出貨地轉到我國大陸;日本與我國內地企業的 關聯度將相對較小。
目前,海爾公司的液晶電視出口占總產量的60%-70%。近一段時 期以來,液晶面板產業界異常活躍,上下游企業動作頻頻,例如康寧 落戶北京、友達合并廣輝、京東方介入聚龍光電、奇美在廣東佛山建 LCM組裝廠等,不過以上舉措在短期內對大勢沒有影響,海爾公司的 液晶面板采購價格也將不會受到什么影響。
我認為,2006年液晶面板市場整體供過于求。
康佳集團數字平板事業部總經理劉丹:國內彩電企業開始向上游發力
談我國平板電視產業鏈不能不談到我國的面板,中國內地做面 板是比較晚的。不過,在過去四年當中由于成本優勢,我國可以吸取 世界面板企業在中國建立模組廠的經驗。全球的工廠包括韓國三 星、日本夏普、我國臺灣省的奇美在我國內地都有模組工廠。我們看 到為什么這么多模組工廠到中國來投資,其中一個的原因就是50% 以上TFT—LCD和筆記本制造都在我國內地。
韓國、日本、我國臺灣省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在中國內地建立了 液晶電視工廠,包括天津的三星、上海的索尼、山東的松下等等。幾 乎全球所有企業為了服務美國和亞太地區市場都在中國內地設立 了工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概有50%的LCD制造集中在中國內地。
未來五年隨著大尺寸需求增長,TFT—LCD面板工廠也將集中到我 國內地來,這主要是為了整個產業鏈方便,降低成本。整個做電視面 板產業的模組工廠幾乎一半以上要搬到我國內地,由于政府大力支持,我國LCD面板工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我國彩電企業在平板電視時代總的決策是加快發展,開拓海 外,延伸上游。
在加快發展方面,是加強研發,幾乎我國所有彩電企業都已 經把部分資源投入平板電視研發;第二是在開發產品方面,每個企業 要投入100個型號以上。我國彩電企業的第二個策略是向海外發 展。第三個策略就是向上游發展,一方面投資面板公司,比如說康佳、 創維、長虹和TCL都參加了聚龍項目,表達了向面板公司投資的意愿; 另一方面投資模組工廠,建立模組工廠主要根據自己的市場大小來決 定;此外還投資零部件產業,為了保持產品競爭力,我國的彩電制造 商都計劃往上游零部件產業發展,集成更多產業鏈環節在自己企業里 面,把整個增值鏈條更多融入到企業里面,可以使企業競爭力得到很 大提升。
面板采購重心由韓國向我臺灣省傾斜
更新時間: 2006-06-13 19:11:4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