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世網消息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移動通信研究部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手機錢包業務從理論上講,它能夠為用戶帶來很大的方便,并將成為未來支付業務的發展方向,但目前該業務的發展遠未達到預期效果。 用戶對該業務的關注程度一般,金融機構對推廣手機錢包業務的興趣也不濃,規模應用面臨障礙 。
報告說,我國手機錢包市場巨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字,截至2005 年2月,我國各類銀行卡的發卡總量已超過7.6億張,其中,帶有銀 聯標志的卡為2億張。如今,我國移動通信用戶已經超過4億,這是移 動通信產業與銀行業合作的基礎。通過“手機錢包”購買商品的種類多屬于車票、彩票或者定制 一些小額的、無形的商品和服務。導致手 機錢包業務不能如期發展起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價值鏈上運營商和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和利益分成模式不利 于金融機構。與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通過手機錢包業務完成支付,運營商會 參與分成。如果運營商和金融機構沒有緊密的合作模式或者合理的利益分成方法,金融機構也就沒有積極性來推動該業務的發展。
二是手機操作的不便利性。目前,許多開通手機錢包業務的移動運營商多采用的是通過短信、WAP等遠程控制支付的方式。通過短信這種方式只適合購買 一些數字產品,購買現實中的有形商品就顯得非常繁瑣,不如傳統的 貨幣或信用卡支付方便。
三是人們的消費習慣和對安全性的顧慮。長久以來,絕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使用貨幣或信用卡消費,使用 手機錢包消費一時還難以接受。人們對使用手 機錢包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者對安全的擔憂,是阻礙我 國手機錢包業務開展的障礙。此外,短信方式付費的便利性不足, 也使得消費者對手機錢包業務興趣淡薄。 使用涉及到金融的任何服務項目,安全性總是頭等大事,手機錢 包也不例外,支付模式也令用戶望而卻步。
報告中提出解決問題的三點建議:
要擴大消費者對手機錢包業務的接觸面。 長期以來形成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消費觀念嚴重地阻礙 了我國手機錢包業務的開展。針對這種情況,移動運營商和相關產業 鏈上下游企業只有提供更多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并逐 步滲透到傳統支付模式中去,才能使該產業有長足的發展。
第二要消除消費者對安全性的顧慮。 一方面是手機錢包精心打造、層層筑起的安全保護,另一方面是 手機用戶心存疑慮、處處小心的試探。只有靠大規模的市 場推廣和亮點業務的開發包裝,才能逐步化解這一矛盾。
第三要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價值鏈合作模式。 確立一種讓用戶放心、讓商家積極參與的手機錢包價值鏈合作模 式,是推動我國手機錢包業務發展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中國移動在規避風險的問題上,風險責任方還不明確,這也限制了手機錢包業 務的開展。
作者:博兵 摘自:計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