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美元筆記本電腦產品引發我國臺灣IT產業鏈攜手共推,不僅有筆記本大鱷廣達,也有眾多臺灣IC設計廠商參與其中。而在臺灣廠商紛紛將100美元筆記本電腦視為新增長點之時,我國大陸廠商卻反應冷淡、寡有和者,認為這一產品難以出現在終端市場,噱頭的可能性居多。然而隨著英特爾、微軟等也開始跟進超低價筆記本電腦市場,這個潛在商機伴隨著我國大陸廠商的冷淡反應也在漸行漸遠。當我國臺灣眾多芯片廠商參與之時,我國內地企業卻仍在觀望。
百美元筆記本電腦,對于是否是商機雖然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也能透露出一點兩岸廠商對機會把握能力高下有別的味道。2006年初,在麻省理工學院爆出100美元筆記本電腦計劃之時,多數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噱頭而已。但是在英特爾、微軟也將推出低價筆記本電腦,以及臺灣IT產業開始集中布局低價筆記本電腦市場之時,臺灣相關IC設計公司已經先行一步,取得制定低價筆記本電腦規格權的先機。但通過記者采訪國內相關領域的IC設計公司,對于這一市場的前景則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國內IC設計公司人士認為,這樣一個100美元的低價筆記本電腦在產業化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困難,當參與這一產業鏈的廠商越多、產業鏈分工越細致時,對于產品的附加成本就越高,到終端設備中的價格分攤就越高,終端產品的價格很難保證,實現1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無異于鏡花水月。
神州龍芯人士指出,對于核心芯片的功能來說,以目前龍芯2號1GHz CPU的處理能力已經足以滿足這一產品的需求,但是即便所有的產業鏈都成熟并配合完成,終端銷售環節依然難以實現這一構想。因為大部分IT銷售渠道需要利潤保證,100美元的終端產品到經銷商手中之時已經很難再有足夠的油水。
臺商似乎具備將一個別人認為是噱頭的產品轉化為市場的能力。至今清楚記得幾年前的臺商浩鑫所推出的一系列稱之為“準系統”的主機,是臺式機的架構,卻采用超小的主機板和機箱,以小巧玲瓏、超酷的外觀為主要賣點。當時在內地贏得的不是贊譽,而也是一個噱頭的稱謂。而同樣是這樣一款產品,在日本卻被稱為當時的IT產品之一。
何以臺商認為是機會,并且大規模地將其列入日程,而內地企業卻認為就是一個噱頭呢?這不禁讓人想起廣為流傳的非洲鞋銷售的故事,在故事中一個銷售員認為非洲人沒有穿鞋的習慣,根本沒有商機;而另一個銷售員則欣喜若狂,認為發現了一個銷售的處女地。這或許是對于商機把握的詮釋。
捕捉商機,兩岸廠商態度迥異
更新時間: 2006-06-02 09:51:0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