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方舟3號研發停滯并發癥:李德磊個人財富大攀升

      更新時間: 2006-05-31 08:32:0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76

        方舟系列芯片的命運,與方舟科技董事長兼總裁李德磊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

        自“方舟1號”開始,媒體和業界已經賦予了李德磊太多的角色:有人稱他為愛國學者;有人說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當然,還有人直指其為投機者。

        那么,李德磊有著怎樣的個人歷程?方舟科技又是怎么來的?也許,從這里可以窺出一點方舟3號擱淺的端倪。

        前身BBT

        迄今為止,網上能夠直接查到的與李德磊個人相關的信息其實并不多,只有一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簡歷”。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所提供的校友錄信息,李德磊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之后進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0年留學加拿大,1982年獲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1986年獲博士學位。之后,李在加拿大約克(York)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同時擔任加拿大國防部顧問。1995年,李德磊加入美國Motorola公司,擔任體系結構設計師;1997年加入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擔任微處理器設計總監;1999年創建北京中芯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后改名為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裁。

        而李德磊自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他在York大學更多地是專注于計算機體系結構方面的理論研究,主要工作內容是發表更多的論文,很少涉及應用。

        “嚴格來說,CPU研究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個分支,二者基本上是從屬關系,這份簡歷只提到了一個大方向,計算機體系結構,那么有可能具體是做處理器研發的,也有可能是與處理器研發無關的。”有專家分析說。

        那么,令倪光南院士所篤信的方舟科技可擔任國產CPU研發的技術源自何處?

        與多名受訪者一樣,倪光南也提到了百拓立克公司(以下簡稱BBT)。

        根據工商局的登記資料,與BBT有關的公司有兩個。

        一個是1997年1月8日在京成立的內資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法定代表人胡銘曾占30%股份(胡銘曾當時為哈工大計算機學院教授),趙建勛出資40萬,占股40%,李洪澤占30%,其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技術開發、咨詢、轉讓和培訓。

        另一個則是1999年9月28日在京成立的百拓立克(北京)電子有限公司,屬于外資,但已吊銷執照,法定代表人也是胡銘曾,注冊資本200萬美金,主營業務包括研究、開發、生產計算機通信軟硬件、承接計算機網絡系統工程、自產產品的技術咨詢、服務以及銷售。由于執照已吊銷,其國外資金的股東身份暫時無法查證。

        有趣的是,這兩個公司,無論是辦公地點(甚至包括其中辦公地點的變更),還是法定代表人,都與后來于2000年3月8日在京注冊成立的北京中芯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方舟科技的前身)完全一致。

        有知情人士透露,BBT當年主要做的是外包業務,承接的業務主要來自美國日立半導體公司,主要做的是基于SH-3 CPU(日立某種型號的芯片)的相關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BBT內資公司成立的當年,李德磊由美國Motorola公司離職,加入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上述知情人士稱,日立美國選擇由BBT承攬的外包業務,正是由李德磊所一手促成的。

        這個消息得到了中關村軟件園內部人士的認可,但該人士表示,李德磊當年曾為北京拉來大筆的外包業務,這個貢獻不容抹煞。

        業界有一種傳言,稱BBT附屬于美國日立半導體公司。但就工商資料來看,BBT初僅僅是一家民營企業,與日立并不相關。有業內人士解釋,如果BBT是做外包的,而又承接了日立美國的項目,那么由甲方出資、乙方開發單個項目是正常的,并不能將之視為甲方的附屬公司。

        正因BBT在1997年到1999年所經歷的外包業務的鍛煉,使一支了解做CPU的技術隊伍完成了初的資金與技術積累,為做國產CPU打下了實力。

        方舟科技的幾次變更

        據媒體報道,1999年,與日立美國的合同結束之后,李德磊辭去日立美國和York大學的終身教授職務,回到國內開創公司。

        2000年3月8日,北京中芯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微系統公司)在中關村成立。這個公司一直被稱為是李德磊回國創立的,但是,根據工商局資料,其法定代表人為胡銘曾,注冊資本600萬元。股東包括:李德晶210萬,張雅軍210萬,趙建勛90萬,胡銘曾90萬。

        其中,李德晶是李德磊的弟弟,而張雅軍與李德晶是夫妻。

        據媒體報道,從1999年李德磊歸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中芯微系統公司一直在保密狀態下運營,整個開發組不允許上網,不允許收發電子郵件,不可以隨意攜帶物品進出辦公室,甚至電腦都沒有軟驅和光驅,直至2001年方舟1號橫空出世。

        2002年12月9日,中芯微系統公司在北京市工商局申請變更為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此時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德磊。事實上,按工商局的資料,中芯微系統在申請公司名稱變更時,其法定代表人的名字已變更為李德磊,也就是說,中間有一次法定代表人變更,由胡銘曾變為李德磊,但記者尚未查到相關的變更資料。

        就在公司名稱變更的當月,方舟科技高調對外發布“方舟2號”。

        而此時的方舟科技,注冊資本已變為6240萬元。

        其股權結構如下:注冊于英屬開曼群島的中芯微系統(集團)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加拿大籍華僑李德磊,以人民幣現金37.52萬元,占24.8%股份;深圳市中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劉斌,以人民幣現金279.744萬元,占21.06%股份;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李保欣以5000萬元入股占5%股份;其弟李德晶占剩余所有的45.36%股份。

        到2004年3月的工商局年檢報表中,方舟科技的資產總額已高達11463.85萬元。而當年營業額僅有608.32萬元,出口創匯額8.41萬,負債資本高達2235.21萬元。

        李德磊的個人財富此時已飛躍了數個臺階。

        但就在方舟科技的資產與李德磊個人財富都飛躍攀升的同時,已超過863合同規定期限的方舟3號,其研發已陷于停滯。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亚洲人AV在线不卡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香蕉九九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高清在线 | 先峰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亚洲最新午夜福利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