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總結是技術人的三個躍遷階段
前三年學會做事(學會必要的技能+業務開發,個人產出,拿結果)
3-10年把事做對(培養他人、驅動團隊產出,拿結果)
10年+ 做正確的事 (做戰略、影響行業,公司產出,拿結果)
回歸正題,但如果一個工程師一直停留在業務開發,一直沉浸于工具的使用熟練度,那他自然就會遇到能力瓶頸。這個瓶頸就是前面說的那道坎,跳過去了,你就發現了一片新天地,可以在下一個區間里繼續生長。跳不過去,就可能不停地在原地打轉。
要知道,字節跳動的面試相對還是比較難的,據知情人表示字節跳動技術團隊對于 Java 工程師的能力要求。他說要求其實都已經寫在 JD 里了,只是很多時候大家沒有理解這些招聘規則背后的含義。在我的追問下,他給我談了談他的認知。
1. 所有大廠或者說所有公司都會看重候選人的教育背景以及工作背景,說不看重的那是客套話。如果候選人之前已經有過一線大廠的工作經驗,或者學歷背景還不錯,那是大大的加分項。
2. 很多候選人都會花很多精力在簡歷的優化上,其實沒必要。對于字節、阿里這樣的公司,他們基本都是 15 個人里選一個。看簡歷的時候,很簡單,直接看關鍵字,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就免了。
3. 從實際情況看,如果你做研發,那還是應該去大廠。,大廠更尊重技術,也愿意為技術人付更高的薪水。不吹不黑,大部分小公司老板根本意識不到技術的重要性。第二,大廠有更大的用戶量,更好的技術應用場景,嗯,高并發、大流量。
聽完之后,我特別觸動。于是也和他回顧了下自己這些年的招聘經驗。確實,3 年或者 5 年是一個初中級 Java 工程師和 Java 工程師的分水嶺,能越過那座山丘,那他馬上就會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但山丘的兩側,對一個工程師的能力要求也完全不一樣。
總結來說, Java 工程師除了要有技術的廣度外,還應該有技術的深度。比如,之前你知道 JVM,知道配置一些參數,但是現在,你需要具備在復雜高并發場景下 JVM 調優的能力,而這一項能力就要求你在深入理解 JVM 的工作原理的同時,還能熟練使用各個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