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昌旭
去年底,不少制造商在年終沖刺時就受困于部分器件短缺,特別是一些采用傳統工藝的IC。而進入2006年,一些功率IC缺貨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本刊網站論壇上不斷有“采購反映交貨期延長”的聲音。大型制造商受到的影響還好,而一些中小型制造商的交貨期被延至3個月甚至半年以上。
“目前市場上緊缺的主要是一些采用6英寸晶圓的雙極產品,這是由于全球晶圓緊缺導致,短期內供應情況不會好轉。”iSuppli中國區首席代表兼分析師吳同偉對本刊記者表示。他解釋說,主要有以下二個原因導致了目前一些功率IC的嚴重缺貨:
個原因是全球半導體工廠的產能都在向300mm晶圓的90納米和65納米新一代工藝轉型,市場對這些新一代工藝的產品需求越來越旺。季度,全球半導體制造商的產能利用率已達90%以上,產能趨緊。同時,產能向高端工藝轉型后,半導體制造商投向傳統器件的資金減小。因此,季度傳統器件生產線(比如6/8英寸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則大大減小。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的太陽能產業正在迅速成長,而太陽能生產需要采用多晶硅,這些多晶硅正是6英寸生線需要的原材料,所以導致晶圓價格上漲,供貨緊張。多晶硅的價格已從去年的每公斤28美元上漲到目前的每公斤138美元。“一些中小型的6英寸晶圓廠已面臨停產的狀態,包括中國本地的一些晶圓廠。”吳同偉說道。
以上兩個原因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雖然有些半導體廠商看到功率IC的緊缺已開始采取措施,比如增加產能。近安森美就向LSI購買了其位于美國俄勒岡州Gresham的8英寸晶圓廠,每月產能為18,000片,以緩解安森美產品緊缺的情況。但是總的來看,需求仍大于供應,年內不會有太多變化。
除了功率IC外,受影響的還有標準邏輯器件。“季度,標準邏輯器件的供應也非常緊張,價格走強。”吳同偉表示。但是他指出,與功率IC的缺貨不一樣,標準邏輯器件的緊缺存在泡沫。“一些公司擔心價格上漲,所以有雙倍下訂單的現象,目前整個標準邏輯器件業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實現上,標準邏輯器件的需求并沒有那么大。”他分析說。
現在,這些傳統器件的緊缺已開始影響到其它器件,據了解,一些高端處理器的交貨期也開始延長。
延伸閱讀: iSuppli對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走勢分析
——市場將軟著陸并迅速恢復
半導體業內大都了解兩點:半導體是一個季節性行業,同時也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但是,數據表明電源管理半導體實際上首先是周期型行業,季節因素的影響總是排在第二位。假如每一種電子設備中的電源管理半導體用量發生實質性的減少,它預示著整個芯片市場的衰落,這個特性非常明顯。
iSuppli公司提供的電源管理元器件指數表明了電源管理市場的獨立周期性,事實證明它是未來幾個季度內半導體行業走向的一個可靠的風向標。
圖為電源管理元器件指數的數據。
電源管理產品主要供貨商的多期收入變化情況(季度收入百分比)
那么現在處在周期中的哪一階段呢?如上圖所示,周期的頂部通常持續三到四個季度,2006年的季度是當前周期頂部的第三個季度。電源管理市場目前的盤口能量顯示市場有許多積極的宏觀指標。
首先,大多數分立器件和標準模擬芯片諸如穩壓器的價格已經穩步上升,其中許多組件到目前為止價格攀升已有一年。其二,過去幾個月交貨周期顯著延長。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管道供應,許多元器件周期達16到20周。
但是,供貨商現在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不能清楚預測客戶需求,因為終端客戶本身其實也并不能清楚預測需求,所有這些表明現在正處在半導體行業周期的頂部。盡管如此,這種跡象似乎同時在減弱。通常在頂部階段會出現多種狂熱現象,包括訂單量瘋狂增加——通常直銷和管道分銷的訂單量翻倍;產能瘋狂擴充——行情看好的市場總有大量的資金涌入用于擴充產能。
值得欣慰的是這種狂熱目前似乎沒有出現。周期的頂部階段出現這樣平靜通常預示軟登陸即將來臨,緊接著終端市場需求起飛,帶動電源管理市場迅速好轉。所以看起來只是電源管理市場一波行情結束——至少是當前周期的一波行情——似乎是下一輪攀升行情來臨之前的短暫休息。對電源管理行業來說現在正是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