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Mozilla Links的文章顯示,亞洲的Firefox占有率全球末位,比非洲還要低一點。
Kanai表示自從去年在中國設立子公司(由前MSN中國區總經理宮力領導)后,“在中國取得了很大增長”。在日本,用手機訪問互聯網的用戶數量超過PC用戶,所以這是一個獨特的市場。Firefox目前在日本的份額是10%到12%。
在韓國,政府采用的加密協議SEED基于ActiveX技術,只能在Windows下的Internet Explorer使用。Firefox深受其害,成就了IE在韓國瀏覽器領域的事實壟斷。
在亞洲,Mozilla在中國和日本設有子公司,在韓國、臺灣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則是依賴社區支持。
Kanai隨后談到了開源運動在亞洲的發展。通常情況下,亞洲的公司使用開源的技術,但卻不回報開源社區。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近提出了亞洲開源發展的三點障礙:文化氛圍、語言環境和受教育程度。
Kanai說,中國和印度過去曾經想開發操作系統,想得到微軟的幫助,這顯然是不行的?,F在的開源運動正好給了這些國家追趕的機會。例如,中國的紅旗Linux就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扶持。
Kanai相信亞洲對開源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舉到Ruby語言的例子,是由日本人松本行弘開發。盡管如此,他認為文化和語言仍然是不小的障礙。例如,他認為西方的開源社區成員喜歡直白的表達意見,文化差異導致東方的開源開發者可能不會這樣。此外,他還提到了經濟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