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無法回避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中國家電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談及人民幣升值迅速帶來的影響時如如是說。早在匯改開始之初,有關專家就預言,受到波及的將是紡織、家電、電子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四川川長虹和美的電器2006年的匯兌損失分別達到7706萬元和4702萬元,而兩家上市公司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3.06億元和5.05億元。
有消息透露,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帶來的利潤損失,珠三角近千家以貼牌為主的小企業倒閉。人民幣匯率改革只為家電行業留下陰影?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對于市場中的強者來說,可以看成是一種機遇。”美的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勞動力成本提升等因素都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強者而言,這些原因帶來的整合將大大提升市場集中度,“馬太效應”更加明顯。
出口比例達30%-50%
隨著全球產業的大轉移,我國家電產業已逐步發展成為全球主要制造中心,大部分產品產出的超過1/3銷售到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國內城市市場、國內農村市場構成家電行業的三元市場格局。
家電產品的出口比率基本都在30%以上,而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出口增長率均超過50%,國際市場對我國家電企業的重要性在不斷提高。短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利于進口而不利于出口。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家電行業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降低,如果企業實行降價以保持原有價格競爭力的方式,那么利潤率必然下降。如果降價幅度低于人民幣升值幅度,成本優勢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即使是利潤率沒有下降,但利潤總額和產品市場份額有下降的風險。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商務專員于治璞表示,2007年全國外貿額依然能夠保持兩位數增長,家電行業的增長更為強勁。2007年1~10月,包括空調、冰箱、洗衣機和小家電在內的家用電器及部件出口額超過26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6%;包括電視機、DVD影碟機、攝像機和數碼相機在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及部件出口額超過31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2.93%.
記者獲悉,2007年僅僅家用電器產品(不包括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額就將突破300億美元的歷史新關口。一方面,這表明了中國家電行業對出口貿易的巨大貢獻,目前家用電器出口額占所有機電產品出口額的5%~6%,如果加上消費類電子產品,這一比例則約為12%;另一方面,如此高速增長的行業將極有可能成為2008年宏觀政策重點調控的對象。
80%企業以美元結算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一言道破出口企業所遭遇的困境,他告訴記者,隨著匯率上升,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得狹窄,一些純出口企業或小規模企業即使沒淪落倒閉也發生嚴重的資金周轉危機。
“目前的自主品牌出口,80%以上都是用美元結算,如果不想辦法應對,10%甚至更多的匯率損失,將擠壓我們不足10%的出口利潤。”時至今日,當人民幣兌美元迭創新高的時候,對于熱衷于出口、本就利潤微薄且多以美元結算的一些外向型企業而言,因匯率造成的利潤損失是慢性但巨大的沖擊。某照明公司老總透露,“雖然出口產品有加價,但馬上又被人民幣升值吃掉了,這種小步快跑的升值方式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慢性沖擊。”
美的方面則透露,為盡量避免和化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公司積極探索和采取多項應對措施,如多幣種支付、充分利用進口付匯與出口收匯對沖、提前回收出口貨款并立即結匯、提前匯款折扣、簽訂遠期結匯合約以及在合同中規定匯率變動條款等。春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馮斌則表示,加快產品出口結匯時間是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可取手段,他們將不再采取以往的遠期結匯的結算方式。此外,志高方面透露,他們通過加大原材料全球采購,盡力化解匯兌風險。
過去兩年,不少中國家電企業邁出海外設廠的步伐。海爾電器在海外已有13家工業園,美的電器在越南、俄羅斯等國也設有生產基地,包括長虹在內一些國內老牌企業也跨出了國門。不難發現,面臨危機的是那些低附加值、低利潤、低技術含量的“三低”外向型企業。不可否認的是,這類企業正常被淘汰并非壞事,但外向型企業這一巨大的群體和舊有的生存格局,正面臨一次挑戰。
白電提價業績顯增
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家電出口是不利因素。不過美的方面認為,對于強的企業而言,也將是一次機會。當越來越多的小企業退出市場,市場集中度顯然會進一步集中到有實力的企業,在國內市場,前幾年的空調行業的整合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從目前的情況看,家電出口的價格有所提高,初步消化人民幣升值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因素。以往低價“殺傷力”的格蘭仕,受制于成本壓力,也向國外采購商發出了明確的提價信息,去年的出口價格提高5%至8%.正因為價格和銷量雙雙上升,白色家電的日子好過些。美的電器亦稱,針對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為有效提高公司盈利空間,加大了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產品的銷售比例,并同時對部分終端產品進行了提價。
從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看,主要白色家電產品上市公司大多出現明顯業績增長,青島海爾、美的電器、格力電器、科龍電器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3.92%、139.16%、58.21%、344.37%.在此基礎上,年報業績被看好。而實際上,家電行業中應對人民幣升值能力較強的也是目前整合較好的空調行業,而受到影響的,仍舊是停留在OEM階段、沒有打造自我品牌的小家電企業。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仍然是家電生產基地的較好選擇。我國在空調、電視等家電產品已經或正在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的生產制造加工重要地區。研發、制造人力等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不會在人民幣升值后發生改變,因此中國仍然會是家電業制造地區的上佳選擇。具備關鍵零部件生產能力和產能優勢的行業具有一定的定價權。在一些掌握關鍵零部件生產的家電產品,且產能大部分在中國(如超過60%以上),在人民幣升值后這些產品的廠商具備一定程度的定價權。
-個案
美的應對策略
1對整個家電行業提出產業升級要求,美的正加緊提升科技水平及自身技術創新能力。
2要以多元匯率思維不斷跟蹤出口目的國的不同對手的產品價格差異,提高出口定價的主動權,爭取在單一匯率升值同時維持價格優勢。
3加速國際化布局,積極論證在其他國家設廠的可能性,盡可能降低國內出口受挫風險。
4經過長時間探索和完善所形成的匯兌風險管理機制將有力化解相關壓力。遠期結售匯是可以普遍采用的避險產品,另外可考慮將出口業務的結算貨幣多元化,通過對匯率變化的適時分析,并調整結算幣種,從而規避匯率浮動所帶來的風險。
5加強與海外經銷商的業務合作關系,增強自有品牌出口比重,針對不同市場和產品種類采取差異化價格,盡可能保證外銷增長與利潤增長的協調性。
6認識到產品和品牌是競爭力核心要素,更注重質量和技術含量,加大自主品牌建設。
人民幣升值消極影響
給出口企業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匯兌損失,包括美的擁有的外幣資產(其中包括外匯保證金和外幣應收款)的匯兌損失。
使國外商品更為廉價,且國外高端技術和產品進入中國更為容易,整個國內家電行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受到挑戰。
減少外商對中國企業的直接投資,不利于美的這樣的大家電企業與國外廠商在中國的進一步投資合作。
人民幣升值積極影響
減輕美的海外、及原材料和設備等產品進口的成本壓力。
所帶來的市場溢價,提高了公司價值和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美的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會連同整個資本市場一起受益。
使規模較小的家電企業出口受阻,只能轉回到國內市場將產業做精、做細,從而促進了企業間的分工,為像美的這樣的大規模企業進一步做大、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不利因素的出現更利于行業整合,對于市場中的強者來說,可以看成一種機遇。
人民幣升值:中國家電產業面對“雙刃劍”
更新時間: 2008-02-18 09:13:2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