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富士施樂(中國)有限公司主辦的“電子垃圾回收——挑戰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有關領導出席了研討會,就中國電子垃圾污染的問題和發展循環經濟進行了深入探討。
目前,國內電子垃圾污染正處于內憂外患的局面,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正以每年5%~10%的增速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這些電子垃圾每年會產生5億多噸的危險有毒廢物,已經成為人類的污染源。另外,全世界驚人的電子垃圾,80%被運到亞洲,其中90%丟棄在中國,這樣算來,我國每年還要容納全世界70%的電子垃圾。但是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渠道尚不完善,一些不法分子用高價回收廢舊電子產品,他們不僅以極其落后的方式進行處理,沒用的部件也被其非法丟棄,對土壤、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
為防治電子垃圾污染,一些發達國家建立了完善的“生產者—經銷商延伸責任”體制,生產商、經銷商有義務對使用過的電子產品進行回收處理,承擔“延伸責任”和處理成本。我國有關政府部門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如國務院即將頒布的《廢舊電子電器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及將于2008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等。然而,在我國,企業對于正確回收、處理廢舊電子產品仍然缺乏經驗或者技術,公眾對于電子產品污染嚴重性的認識極度匱乏。
作為文件管理專家,富士施樂一直履行著企業社會責任,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富士施樂早于2000年在日本建立了國際資源循環系統。之后,在2004年,富士施樂又以泰國為基地建立了覆蓋亞太9個國家及地區的整合資源再生系統。這套系統在亞太地區相關權威機構、企業和用戶的充分理解和大力配合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7年7月,富士施樂又將這套系統引入中國,在中國開展產品回收和再利用。
研討會上,富士施樂愛科制造(蘇州)有限公司總裁大竹雄二先生特別介紹了富士施樂的整合資源再生系統。這一系統針對富士施樂品牌的舊產品進行回收,然后對其進行專業的拆解,對于與符合質量標準的零部件進行再利用,而那些無法再利用的零部件將被再生處理轉化為原材料后被再次使用。該系統在國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對中國的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電子垃圾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于政府的政策法規、企業的責任義務、新聞輿論的支持以及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四方面的通力協作。作為在華的企業公民,通過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富士施樂希望呼吁更多的企業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提高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電子垃圾污染問題,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貢獻一份力量,進一步推進發展循環經濟!
“電子垃圾回收——挑戰與對策“研討會在京召開
更新時間: 2007-11-14 15:11:51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