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涉嫌長期在華售無中文標志產品”追蹤
祝裕 每日經濟新聞
本報關于 “深圳消費者起訴英特爾產品無中文標志一審部分勝訴”的新聞又有新進展。《每日經濟新聞》昨天獲悉,盡管一審部分勝訴,但消費者朱先生不服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認定的由深圳市敖飛科技有限公司向朱先生退還貨款285元,英特爾深圳分公司和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不承擔責任的一審判決。
11月6日,朱先生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據朱先生介紹,法院已在11月12日準許立案,擇日開庭。
《每日經濟新聞》聯系到了當事人深圳敖飛科技公司的楊小姐。據其介紹,該公司已經接到了法院通知,但對于其他情況還是不發表看法。不過楊小姐補充了一句:“該怎么辦就怎么辦,看法院怎么判啦。”而英特爾公關部經理汪洪華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沒作過多評論,只表示“相信法院可以依據法律和事實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據悉,朱先生在二審上訴書中同樣將英特爾深圳分公司、深圳敖飛科技有限公司、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列為一、二、三被告,共提出了七項上訴請求:依法認定本案盒裝cpu產品無中文說明,本案盒裝主板產品包裝中文產品標識、警示標識、說明書不合法的事實;依法認定被上訴人構成欺詐行為;依法認定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承擔生產商責任;判令被上訴人收回上訴人所購產品,返還購物款995元并以一倍賠償;判令被上訴人向上訴人道歉。
新聞評論
英特爾得病 消費者遭殃?
BY 凌建平 每日經濟新聞
本以為消費者與英特爾之間的糾紛應該是螞蟻和大象之間的戰爭,沒想到英特爾 (中國)選擇了回避,認為銷售商售出產于馬來西亞的Intel產品與己無關。
英特爾銷售商和英特爾制造商無關,英特爾(中國)和英特爾服務中心也無關,這樣的邏輯雖然從法律層面上設計得非常精心,但從簡單的消費者層面看卻顯得非常蒼白,尤其是英特爾在關鍵時刻果斷宣布與 “至今已和英特爾合作了十余年”的公司無關的說辭,大概會讓英特爾在中國的所有代理商和銷售商都會為之心涼吧。
英特爾以前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公司,中國不少教科書都以英特爾的成長傳奇來鼓勵新一代技術企業,但隨著英特爾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擴大,全球診斷都得出 “英特爾得了壟斷病”這個結論。也就是說,英特爾已經從一個者變成了一個利用市場支配地位阻擋公平競爭并終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企業,歐盟已經正式啟動了對英特爾的反壟斷調查,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委員會在今年7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無論從短期、中期還是長期來看,我們認為英特爾的行為對競爭環境和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利的。”而在目前的日本、韓國,英特爾也在遭遇反壟斷調查的煎熬。可是不幸的是,從本次朱先生為代表的中國消費者“挑起”的與英特爾之間的“戰爭”看,英特爾在中國似乎并未認識到自己得了壟斷病的真正后果,反而是利用自己的“大象”地位逃避責任。
英特爾得病,消費者遭殃,銷售商和代理商買單,這樣的結果看起來是英特爾勝利了,但實際效果卻似乎并非如此。中國的《反壟斷法》已經出臺,并將在明年正式實施,英特爾面臨的將是一個全新的中國法律環境,如果英特爾繼續其在中國的壟斷戰略,那么在歐盟、日本、韓國之后,中國對英特爾進行反壟斷調查也許是遲早的事情。事實上,2005年3月23日,深圳東進北京分公司就曾在北京反訴英特爾“技術壟斷”,指控英特爾在明知中國沒有《反壟斷法》的情況下搞技術壟斷,企圖封殺競爭對手。還有一點值得慶幸,在英特爾的壟斷格局下,我們還有AMD,中國的龍芯也在成長之中,否則消費者的路將更加艱難。
筆者認為,如果英特爾這樣的企業的壟斷行為已經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阻礙了技術創新的進程,當然也阻礙了IT產業的良性發展,一個開放透明、擁有更多選擇的市場,將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的選擇。
其實從深圳東進的 “壟斷”問責,到本次深圳朱先生對英特爾的起訴乃至上訴,應該給英特爾及其他跨國公司提了個醒,中國的消費者和企業正在覺醒,中國的法律制度也正在完善,試圖利用市場支配地位侵犯消費者利益的做法,無論是對自己企業還是產業的長遠穩定發展,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深圳消費者再訴英特爾要求道歉
更新時間: 2007-11-14 15:11:44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