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CEO 史蒂夫·鮑爾默在今天召開的TechEd技術大會發表了名為《實現動態IT》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鮑爾默除了詮釋新名詞“動態IT”的意義,當然還重點圍繞這個概念把微軟未來一年即將發布的產品和技術兜售了一遍。
鮑爾默引用有關調查數據表示,信息社會目前碰到一個兩難境地各國企業在與IT方面花費的投資70%都用于IT維護,要使IT系統能運轉下去要花掉IT部門70%的精力,30%才用于新的解決方案和新的項目。所以,他說:“現在必須要打破這樣的模式,要使目前IT預算中只有小部分用于維護,而更大部分預算能用于創新,從而進一步的降低IT成本,改善管理,提高安全性。”
“中國企業正在進入合理化階段”
微軟公司今年夏天以來開始宣傳“動態IT”概念。今年夏天在美國召開的TechED大會上,微軟服務器與工具業務部門副總裁Bob Muglia曾指出,企業IT需要面臨的挑戰其實越來越多,用戶的習慣正在改變,微軟認為這就是“動態IT”需要因應的。Bob Muglia表示,在保證系統相互連接、跨平臺操作與安全性這三種重要前提下,企業IT還必須做到四項工作:溝通平臺的整合與系統虛擬化、流程與模塊化導向、開發面向服務的應用系統、使用戶成為IT的中心。
鮑爾默再次重申了這四項任務。并把所有企業分為“基礎公司”、“標準公司”、“合理公司”以及“動態公司”,在基礎公司中,信息技術是成本中心,CEO,總裁,副總裁,研發經理都不談信息技術,并沒把信息技術作為一個戰略資產和改善業績的途徑。經過時間發展,很多公司IT結構成熟了,他們雖然很高效,但IT仍然是成本中心,很多技術更加標準化和中央集成化,但信息技術仍然沒有成為戰略資產,這類公司被稱作“標準公司”。鮑爾默說,現在還有另外一些公司成為第三代的公司,即“合理的公司”,在合理的公司中,IT是業務驅動的因素。但對于動態公司來說,IT是動態資產,技術在變化,管理過程在變化,IT開發人員必須適應這個變化。
根據今年5月IDC發布的一份報告,目前大量的中國企業仍然在使用過時的技術,通過手工運營而非自動化的基礎架構管理技術運營,并基本不通過軟件和技術升級來維護他們的IT環境。在IDC對50家大中型企業的調查中,有30%的被調查企業仍然處于“基礎”階段,在IT管理和IT維護方面處于手工和被動狀態,而不是主動地進行知識獲取;55%處于“標準化”階段,即有限的自動化和程度的流程化,能夠主動從環境中獲取知識(但仍然非常被動);11%處于“先進”階段,IT基礎架構已經整合,自動化程度較高,知識獲取和復用普遍;僅有4%處于“動態”階段,在完全自動化的管理和動態的資源使用驅動下,IT基礎架構具有知識獲取和自動使用的能力。
IDC研究認為,“動態IT 的目的是提供高性能、高效率的IT,以有效支持快節奏的業務變化。”
談到中國的情況,鮑爾默則認為,過去幾年來,IT在中國已經獲得廣泛應用,但同時由于分權現象的出現,中國目前大部分織和企業,處于“基本公司”或“標準化公司”階段,不過很多公司正在快速進入到合理化階段。
未來重點
在介紹未來一年微軟的技術重點時,鮑爾默特別推薦了Silverlight 視頻播放器軟件和虛擬技術,虛擬化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服務器環境虛擬化,硬件虛擬化,個人電腦虛擬化。
會上,鮑爾默宣布明年初微軟將發布“動態IT”產品平臺, “它將是微軟公司歷史上重要的發布”。不過,從鮑爾默的演說來看,構成“動態IT”的產品線組合,不外乎融合了眾多新技術新功能的、即將于2008年發布的主要拳頭產品:Windows Server 2008、Visual Studio 2008以及下一代數據庫服務器。
在今天的TechEd大會期間,微軟還與方正科技簽署了一項Windows Live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在正版預裝、硬件銷售及在線服務和體驗等方面展開合作。方正科技未來兩年出廠的Windows電腦中將預裝微軟的Windows Live搜索引擎、即時通訊工具Windows Live Messenger等。
鮑爾默宣傳“動態IT”概念 兜售08年主打產品
更新時間: 2007-11-09 14:32:5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