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軟件該怎么治?該怎么根除?這是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近日,為保證對惡意軟件認定的客觀性、公正性,進一步深入開展惡意軟件的治理工作,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制定的《惡意軟件定義》和《抵制惡意軟件自律公約》,中國互聯網協會反惡意軟件認定委員會于北京成立。與此同時,在2007年第十一屆中國國際
軟件博覽會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指出,未來將繼續加大對盜版軟件、惡意軟件以及流氓軟件的整治。
的確,如同一個法治社會決不能容忍流氓勢力為所欲為、無惡不作一樣,在互聯網這個現代文明的天地里,同樣需要道德自省和法制約束來凈化。治理惡意軟件本應該重在“治理”,否則,除了希望那些惡意軟件制作者們能通過自律自省的方式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之外,別無其他杜絕方法。因此,反惡意軟件認定委員會的成立,讓我們看到了惡意軟件消逝的希望。
那么,何謂惡意軟件?其危害有多大?據了解,惡意軟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規軟件之間的軟件,大多以牟利為目的,惡意彈出騷擾廣告和工具條,竊取用戶信息,危及用戶隱私,消耗系統資源;少數惡意軟件也用作宣泄私憤、暴露他人隱私等非商業目的。
據資料顯示,我國有7500萬臺正在使用的計算機,互聯網用戶數已達1.44億,這些計算機99%以上都受到過惡意軟件的騷擾。這其中,一些色情網站把惡意軟件當成孿生兄弟和靠山,他們利用這種軟件防不勝防的特點,把惡意軟件和色情網站功能嫁接,使其無孔不入地泛濫成災,其腐蝕人們靈魂的潛在危害是難以估量的。
因而,對于惡意軟件的風行,于情于理都必須予以治理。當然,對惡意軟件的治理除了依靠市場的“無形之手”自動調節外,還必須依靠政府監管這只“有形之手”。因為,虛擬的世界需要現實的監管,這既是政府公共管理在網絡時代的管理創新之舉,也是時下網絡企業和網民的共同訴求。
如,針對網絡色情,政府成立了專門機構對網絡運行實時監控,并授權公安部門組建受過良好培訓的網絡警察隊伍進行專項整治,也正是依托政府強制監管能力,網絡環境才得以進一步清理;又如,針對垃圾短信騷擾手機、垃圾郵件爆滿電子郵箱的情況,各界對于政府加強管理的呼聲日益高漲,今年以來,包括手機實名制、成立互聯網電子郵件舉報受理中心在內的一系列加強管理的舉措頻出,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不良短信以及垃圾郵件數量明顯下降。
以此借鑒,要還用戶一個清凈的網絡空間需要政府利用立法發揮其懲戒的鞭子作用。然而,由于我國目前沒有針對惡意軟件的相關法律法規,根本無法對它進行準確定位,而互聯網協會又沒有行政管理權,難免出現“號令無人從”的尷尬局面。“法院只會以法律或者法規作為宣判的依據,如果中國互聯網協會的認定標準能夠被法院采信的話,就不會出現惡意軟件公司紛紛在一審勝訴的情況。”中國反流氓軟件聯盟的發言人李佳衡對互聯網協會的惡意軟件認定標準表示了某種程度的質疑。
所以說,當前除了成立反惡意軟件認定委員會外,治理惡意軟件還需要立法來整治。誠然,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但是道德并不具有強制性,道德若不能借助于立法程序而規范化、制度化,其力量非但不堪一擊,而且其本身也會變得“不可相信”。所以,寄希望于通過加強網絡公民的道德修養來解決惡意軟件問題,可以說只是一廂情愿,另加一根法律懲戒的鞭子才是解決之道。
總之,當前要遏制惡意軟件的滋生和泛濫,要營造一個清凈和健康的網絡環境,反惡意軟件立法已迫在眉睫,只有立法機關盡快啟動立法工作,早日出臺相關法規,才能真正為互聯網健康運行保駕護航。
治理惡意軟件須依靠政府監管這只有形之手
更新時間: 2007-07-05 09:50:4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78